如梦令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龙舟坪镇中心学校 何金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练笔等方式,绘出文字的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   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同时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过渡: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自读;点读;范读;齐读)    三、品读,绘出文字的画面 (一)概括画面 一首词就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请你再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学生反馈,老师总结后板书: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欣赏这三幅画。 (二)探究画面 画面:溪亭日暮 看到“溪亭日暮”,你脑海中浮出怎样的画面?谁能描绘给大家听听? 2、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难怪诗人此时已经——(生读)“沉醉不知归路”,你怎样理解这句词?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想象这幅优美的画面,趁势引导再读这两句,加深体会。 画面:藕花深处 1、在那样美丽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除了喝酒,还会做些什么呢? 过渡:是啊!怪不得词人是——(生读)“兴尽晚回舟”。 就在词人回舟时,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生读)“藕花深处”。“藕花深处”指哪里? 想象“藕花深处”的美景: a.就在词人“兴尽晚回舟”时,却误入“藕花深处”。这是一片怎样的美景?谁给大家描绘一下? b.你能用诗句来描绘吗?(如《小池》、《江南》、《荷花》、《王冕学画》、《虹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荷花的名句。) 黄昏时分误入藕花深处,满池的荷花朦朦胧胧,清香四溢。红花绿叶,色彩缤纷,幽静神秘,多美呀!引导学生美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再次感受画面的意境。 画面:一滩鸥鹭 过渡:等大家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赶紧——(生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读读这一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想啊,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小结: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丽的画面。不知不觉就将这33个字的一首词读胖了,不仅读胖了,还读美了。 四、悟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1.过渡:学习古诗词还得有另一种本领,就是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词眼”,你认为,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整首词的意境? 2、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生答) 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五、移读,领悟文字的真情   1.李清照的父亲是著名文学家、学者李格非,她的母亲也是饱读诗书。在这样宽松的家庭环境中,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的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生机,充满了乐趣,充满了色彩。18岁时,她嫁给了金石学家赵明诚,二人互相切磋诗词文章,研习钟鼎碑石,志趣相投。看,在这首《减字木兰花》中她写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把花儿别在发间,让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还是花儿美?这是何等的幸福! 2.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出远门求学,感情丰富的李清照不忍离别,找了一块手帕,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让丈夫带在身边: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一剪梅》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重阳节的时候,李清照寄给丈夫一首——《醉花阴》,里面有这样的词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因为思念丈夫,人比黄花都瘦了。) 3.到李清照43岁这一年,金兵大举入侵,当时的宋朝政府软弱无能,一味退缩。李清照夫妇只好流亡在外。行至乌江镇,在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李清照奋笔写下了那首豪迈、激昂的《夏日绝句》,(生诵: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