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的中国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印度尼西亚的中国年.doc

印度尼西亚的中国年      每当慈菇上市时,我家便知道春节将会来临,筹备工作也开始了。家佣就买几斤的慈菇回家,刷洗后放入一个装满水的大陶缸里浸至发芽。祖母也开始向各成员发配任务。虽然父亲早以结婚后搬离祖屋,母亲也无法逃避支配。由于妈妈的审美能力强、品位高,家中所有的床单与窗帘布都由她负责。   妈妈是个土生土长的英国华侨,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嫁到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家庭也不容易。除了文化差异,她的欧洋作风偶尔也会无意得罪亲朋戚友。幸好她的开朗性格与特好品位赢得老一辈的欢心。据说自从母亲负责室内布置后,格调也开始有中西合璧的色彩。连“老佛爷”量身定做的衣服布料也需要母亲的参与。在这几趟的购物之旅,我也收益不少。我家有个习惯,就是从除夕至农历十五,我们必须穿上新衣服,不许重复。我就跟着两位从街头的购物商场狂买到街尾。回想起来我的审美能力和购物狂症也是因此造成。   家中几位帮手中有两位顺德妈姐已在祖母家打理家务几十年,其中一位还是父亲的保姆。虽然是外人,地位可是非正式管家。节日宴会所需有干物如鲍参翅肚都是她们俩负责。早在半年前她们已往干货批发市场跑了好几趟寻找议价货物,剩下的时令食材就会留到十二月才买。她们俩也乘着年底吹北风搬出拿手绝活在后花园腌起腊肉来。上世纪60年代空运交通还未发达时,许多优质年货都难以获取,还有华人宴席绝对不能寒酸,就算是除夕团圆饭也不能马虎。当晚的菜单早被祖母安排了,不外也是含有好意头的经典广东菜肴如“发菜蚝事”、“横财就手”、“年年有鱼”和“五谷丰登”等。   此外这两位妈姐也开始为其他家庭用品如洗衣机等缝制套子。那时候的她们也没有上过学校,连尺寸也不会读,她们只有用绳子来测量各用品的大小。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前后,厨房更加忙碌了。几乎所有女性成员围着一张大云石餐桌准备“年糕”祭拜灶君外,还有为各式各样的贺年糕饼开始制造。传统的笑口枣、炸油角、蛋散加上南洋风味的黄梨达,千层糕也顺之前后烘炸。这时候我是最开心的,因为我可以一路偷吃一路偷师。   直到团圆饭的前一天,祖母就会带着两位助手往菜市场买“?m”。由于她是那里的“VIP”,小贩们都会把最好的留给她。有的甚至会趁着这机会送一些特别材料向她拜个早年。除夕当天厨房好比战场,而祖母就像个大将军指挥着各成员。这时候她会把所有女儿,媳妇和佣人等分成两队。一队是专为拜祭各大神和祖先的贡品,而另一组就是烹煮团圆饭的。祖母也会聘请一位大厨专煮鲍参翅肚的宴菜。我们的家庭比较大,加上从国外回来的成员也会坐满五张桌子。因此祖父也会开始以辈分和受他们两老的喜爱而做座位安排。孙辈的我们也只好坐在离长辈最远的桌子。   中午祭拜仪式开始,从天神、观音娘娘、祖先、土地公等顺序烧香烧元宝。桌上的祭品不外是白切鸡、烧肉、煎大虾、杂蔬菜等。拜祭后这些食物就会分给佣人们和家属。这时候我也忙在厨房进进出出向大厨们学艺。   傍晚下班后各家也陆续抵达祖父母家。喧闹一会儿每人都会依照祖父的排列而入座。各人也从此安排知道谁是今年最得到老人家的欢心。每年菜单都以12道菜作标准,厨师都会上菜的同时喊着每一道菜的吉祥名称。孙辈们也不例外,用餐时祖父母偶尔会喊叫某个孙子打赏鸡腿。美中不足所有外嫁女都必须参与夫家的除夕宴而缺席了。   宴席后各家也赶着回去做最后的整理。华人习俗是初一至初三都忌用扫帚或打扫以怕把福“扫出门外”。午夜正点每家都会把所有的灯通宵点亮以招财运进门,成年的还会聚集亲朋好友打麻将玩纸牌,为了“守皮袄”希望来年有新棉袄穿。   初一一大早小孩都急急忙忙向家长们问好,然后一家人都穿着新衣裳再回到祖父母家过年。这时候大厅就像举办服装Show,除了看到当时最时尚衣服,女的都戴着闪亮珠宝而男士们也炫示最新款的手表以表示过去12个月来的“丰收”。拜年时刻大家都依辈分以向各长辈磕头拜年讨利是。小孩当然最喜欢这一天啦,口袋装了满满的利是,桌上的小食和汽水就像任吃的自助餐台。我家还有个规矩,凡未结婚的都不用派红包反而还能向所有结了婚的夫妻讨利是。各叔叔和阿姨也开始马拉松式地赌博和传播道听途说,非常热闹。   初一晚上的“开年饭”比团圆宴更隆重,因为嫁出去的女儿都带着丈夫和孩子及每个家里的佣人出席,人数也比前晚的多出一倍。菜肴也是祖父特地安排他所熟悉的酒家负责,桌上摆放都是他最喜欢的。   年初二开始我们也各自向远亲、商业伙伴和朋友拜年和问好。这期间所收到的红包也累积到初十五才一一开,可惜的是我只能用百分之十买玩具,其他就存进户口里。   祖父去世后,传统礼俗也慢慢简化了。原因之一可能是从我爸那一代开始,各兄弟姐妹都受英式教育甚至赴英留学,思想已渗入西方文化,皈依天主教。如今农历新年也不过是全家聚集在酒家贵宾房吃团年饭和互相拜个早年就算了。年轻一辈也没有我们当年的深厚感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