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法的变质 元佑党籍碑 围绕新法与旧法的斗争,官员间出现 了洛党、蜀党、朔党等不同的政治集 团,它们彼此争权、倾轧,致使政治混 乱,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司 马光主政时废除新法,将变法派贬黜出 京。哲宗亲政后又打击反对新法的人。 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为排除异己,两 次唆使宋徽宗将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大 臣列为“奸党”,共309人,请徽宗御书, 刻名立碑,名为“元佑党籍碑”。 宋哲宗 赵煦 1093年,宋哲宗赵煦亲政。 逐步恢复部分新法。但新旧两 派的纷争愈演愈烈,党争纷起。 到宋徽宗时,宰 相蔡京竟借新法 之名聚敛钱财, 新法完全变质了。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1.变法的结果: 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2.失败原因(局限):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 主要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太 皇 太 后 皇 太 后 宋 神 宗 司马光(1019—1086)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司马光说: “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3.对变法的认识 (评价) :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进步性(历史作用):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失败根因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以整顿军队 (出发点:提高军队战斗力 积弱) ①省兵: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士兵, 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措施: 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素,减少官府负担。 作用: 3.取士之法:整顿科举 (出发点:选拔人才 保证变法) 措施: 作用: 改革科举、惟才用人、整顿太学 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 假如你是与王安石同时期的农民,你认为可以从变法措施中得到哪些好处? 如果你是王安石同时期的大官僚或大地主,你会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哪些冲击? 二 王安石变法 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 请根据下列提示指出“他”是谁? 王安石 北宋王安石变法 这位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也是惟一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一个本来应该大写的儒者.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变法的必要性 变法的可能性 变法的目的 变法结局 失败原因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变法精神”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朱镕基总理 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