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一 、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脑病学》(王永炎等主编.中医脑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7) (1)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活动不利,甚则肌肉萎缩,驰纵瘫痪。 (2)可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或拘急痉挛。严重者可见排尿障碍,呼吸困难,吞咽无力等。 (3)常有久居湿地、涉水、淋雨史,或有药物史、家族史。 (4)可结合西医相关疾病做相应理化检查,如有条件应做CT、磁共振等。 (5)应注意与痹症、风痱、震颤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多发性硬化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7):516-521)。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头颅或脊髓MRI提示多发白质脱髓鞘病灶,增强后可有不同程度强化,并符合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诱发电位可有异常;脑脊液电泳寡克隆区带(OB)或24小时IgG合成率异常。 (3)综合以上特点,并符合McDonald标准(2005)。 (二)临床分型 1、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反复发作,而两次复发间病情稳定,可以完全康复也可能留有后遗症或残留部分功能障碍。 2、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最初为复发-进展的疾病病程,但之后进行性加重而不再缓解,伴或不伴急性复发。 3、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疾病从发病就持续进展,偶尔加重或暂时的轻微改善。 4、进展- 复发型多发性硬化:发病后病情逐渐进展,有明确的急性复发,伴或不伴完全的康复,两次发作的间期病情持续进展。 5、恶化型多发性硬化:病情持续迅速进展,短时间内导致神经系统的多处严重的功能障碍或发病后很短的时间就死亡。 (三)证侯诊断 1、湿热浸淫证:肢体萎软,身体困重,或有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不利,虚烦不眠,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有力。 2、湿浊内蕴证:眩晕,头痛,头重如裹,倦怠无力,胸闷,腹胀,口淡食少,呕吐痰涎,言语不利,下肢困重,僵硬无力,步履失调,舌体胖大色暗红,苔白黄腻,脉滑数或沉濡。 3、瘀阻脉络证:四肢麻木僵硬、痉挛或肢软无力,肢体抽搐作痛,或有明显痛点,唇自舌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 4、气虚血瘀证:头晕,眼花,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走路不稳,心悸,便溏,肢体麻木、束带感或痉挛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细涩或迟涩。 5、肝肾亏虚证: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四肢麻木或挛急,腰膝酸软,步态不稳,五心烦热,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咽干舌燥,舌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或细弦。 部分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血压偏高,健忘失眠,无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易怒,目眩耳鸣,偶有肢体颤动,舌偏红,苔薄白,脉弦数,属于阴虚阳亢、虚风内动证。 6、脾肾阳虚证:头晕,耳鸣,言语不利,神疲乏力,行走不稳,记忆力下降,视物昏花或复视,畏寒肢冷,肢麻筋紧,下肢无力,甚至瘫痪,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稀溏,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浸淫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四妙散加味。苍术、白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伸筋草、豨莶草、川萆薢、六一散、川芎、全蝎等。 中成药:二妙丸、三妙丸等。 2、湿浊内蕴证 治法:化湿行气。 推荐方药:五苓散和三仁汤加减。杏仁、生薏苡仁、白蔻仁、茯苓、猪苓、通草、清半夏、白术、陈皮、泽泻、苍术、砂仁等。 中成药:五苓散。 3、瘀阻脉络证 治法:益气通脉,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圣愈汤加减。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川牛膝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十五味沉香丸。 4、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行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生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海风藤、络石藤等。 中成药:人参养荣丸等。 5、肝肾亏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左归丸或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烊化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6、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或地黄饮子加减。生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肉桂、仙灵脾、制附片、丹参等。 中成药:右归丸等。 (二)针灸治疗 1、针刺 (1)取穴: ①主穴: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夹脊穴。 ②配穴:湿热浸淫证可加阴陵泉、大椎、内庭;瘀阻脉络证可加血海、太冲;气虚血瘀证可加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虚证可加太溪、肾俞、肝俞。 (2)操作: 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夹脊穴用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实补泻法操作。每次留针20-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单取患侧,也可先针健侧,在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