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
技术合同登记编号: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合 同 书
计 划 编 号:________________
项 目 名 称:________________
委 托 人(甲方):________________
研究开发人(乙方):________________
保 证 人(丙方):__南京恒星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___
签订地点:阿拉善盟
履行地点:阿拉善盟
有限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局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双方就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该项目属__________计划),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与本项目(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科学技术现状、水平、发展趋势和本项目(课题)研究开发(推广)的目的、意义(新产品开发项目请另说明原材料来源及市场前景。
城市集中供热始于前苏联。俄罗斯也是世界上集中供热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自1924年开始集中供热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从热负荷的数量、热网的长度、热电厂的规模,还是从供热综合技术各方面来衡量,俄罗斯在国际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莫斯科有世界上最大的热网、最大直径的供热管道、最大功率的热电厂。目前,俄罗斯城市集中供热占总热量需求的86%,其中热电厂供热占36%,大型及超大型锅炉房占46%。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热电冷联供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国家。丹麦几十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发展热电联产,每座大城市都建有热电厂和垃圾焚烧炉用于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天然气和再生能源满足丹麦全国3/4的热负荷需求。自1970年以来,丹麦经济增长了70%,但能源消耗总量却仍保持在七十年代的水平,这要归功于能源利用的高效率和建筑保温技术的改善。近年来,日本集中供热(冷)系统发展速度也较快,特别是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尤为明显,已占日本全国的60%,集中供热(冷)系统比较注重节能和环保,如采用热电供给系统、蓄热槽及利用城市废热作为能源等,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德国集中供热总热量为1961万GJ,也是集中供热发展较好的国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在城市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地城市供热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由于有多种能源可供选用,产生了多种供热方式,以满足不同类型建筑和地区的需要,为人们选择最优化、最适宜的供热方式提供了可能。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被广泛重视,很多城市都在进行不同采暖能源及供热方式的比较。每个城市或一个城市中的不同地区或建筑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不同的采暖能源和供应方式,但是也为发展以燃煤为燃料的热电联产集中锅炉房供热提出了课题,一是如何降低建设费用(包括热源、热网和热力站的建设费用),使终端用户获得单位热量所需的建设费用最小;二是如何改善供热系统,提高经济性,即如何减少各个环节的能源浪费和费用,保证供热质量,降低成本,以便提高与其它采暖能源和供应方式的竞争能力。
在我国,尤其是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或集中热源结合区域换热站再至终端用户的供热方式已成为最主要的供热方式。目前供热系统的基本思路主要仍是在热源部分(锅炉房)实现自动控制,而绝大部分换热站只满足最基 本的运行需求,仅限于操作人员手动操作,根本没考虑自控和节能。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及环保节能的要求,换热站的高效管理及节能运行己迫在眉睫。
实际上,欧洲各国在推进供热采暖系统的节能过程中,一直是坚持按整个系统的综合考虑的,他们始终如一地重视供热能效的提高,早就有了很好的基础,在70年代初推进建筑节能过程中,进一步把“行为节能”也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热力网输送热能系统发展很快,全国设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已占到42.8% ,尤其是“三北”地区13 个省、市、自治区的设市城市全部都有供热设施, 形成较大的规模, 并正在向大型化发展。这对节约能源和集中治理环境十分有利。计算机在供热上的应用,已逐步从设计和简单计算机辅助绘图向智能化和交互式方向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信息处理的人机系统开始从一个封闭系统向开放系统转变。可见,计算机控制、网络技术为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和人工智能等的应用已经成为供热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用光缆、电话线作为通讯、数据采集线路,实现远程自动化控制。从国家实施节能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 必须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尤其是加速发展换热站当地监控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