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案例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案例分析

润生细无声 ——《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案例分析 内容提要:小学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三个案例片断,通过短、新、动的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科学兴趣;在形成食物链的概念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思维与表达的碰撞中产生冲突,进而达成共识;从小处作手,让学生分析如果食物链中缺少一个环节会怎样,在思辨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自然观。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可谓是水到渠成,润生细无声。 关键词:情境 表达 平衡 案例片断1: 师:听老师讲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想象故事情景,把它表演出来,你们能完成吗? 生:能! 师:一个生机盎然的早晨,绿油油的小麦苗舒枝展叶……,这时从田头跳出一只蝗虫……,一只麻雀飞来了……,麻雀正在享受美食时,一只老鹰从天空俯冲而下……。 生活动:生1、生2、生3、生4上讲台,分别佩戴麦苗、蝗虫、麻雀、老鹰的头饰,教师再次描述故事,这几位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案例中的情境创设,将学生自然的带入到科学探究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一个情景导入片断有以下两个特点: 短。从活动开始到结束只有两分钟时间,言简意赅,省时高效。一个故事与表演的情景结合,将“食物链”这个概念,以具体的形象生成在学生的脑中。 新。情景的创设新鲜独特,别具匠心。教师用几段有跳跃的故事场景,引出学生的想象,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发生了什么事?请几位学生现场表演,将故事实体化,将几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目了然的建立了几个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链关系。 3、动。学生不只是听众,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动脑与表演相结合。教师讲的故事并不完整,将最精彩的部分省略了,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使之完整,将学生卷入到活动之中。表演这个环节既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出来了。 案例片断2 师:在活动中的蝗虫、麻雀、老鹰,这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 生:蝗虫吃小麦,麻雀吃蝗虫,老鹰吃麻雀。 师:换一种说法,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生1:麻雀被老鹰吃,蝗虫被麻雀吃,小麦被蝗虫吃。 生2:小麦被蝗虫吃,蝗虫被麻雀吃,麻雀被老鹰吃。 师:按谁被谁吃的顺序,用箭头和文字的形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动笔,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 生1:小麦←蝗虫←麻雀←老鹰 生2:小麦→蝗虫→麻雀→老鹰 生3:老鹰→麻雀→蝗虫→小麦 生4:…… 师:同学们都能用箭头与文字的形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但表示的方法各不相同,我们请生1读一读自己与生2、生3画的箭头和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生1:我画的意思是小麦被蝗虫吃,蝗虫被麻雀吃蝗虫,麻雀被老鹰吃;生2画的意思是小麦吃蝗虫。蝗虫吃麻雀,麻雀吃老鹰;生3画的意思是老鹰吃麻雀,麻雀吃蝗虫,蝗虫吃小麦。 师:生2、生3,这和你们想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生2:不一样。 生3:一样。 生2:我这样画的意思是小麦被蝗虫吃,蝗虫被麻雀吃蝗虫,麻雀被老鹰吃。和生1想表达的意思一样,但箭头的方向不一样。 师:想表达同一个意思,但我们的呈现形式不同,会给人们带来误解,我们需要统一一下表示的方式。 师:生物学上是这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出示:小麦→蝗虫→麻雀→老鹰)。这和哪一位学生的表示方式是一样的? 生:和生2的一样。 师:这样画不既表示谁被谁吃,还表示小麦将它的营养提供给了蝗虫,蝗虫将它的营养提供给了麻雀,麻雀将它的营养提供给了老鹰。这里也是营养传递的过程。 师:(指着“小麦→蝗虫→麻雀→老鹰”)把它表示的内容用一句话读下来。 生:小麦被蝗虫吃,蝗虫被麻雀吃蝗虫,麻雀被老鹰吃。 师:我们为了不产生矛盾,只能用一种统一的表达方式,用哪一种方式好? 生:用生1的。 生活动:用箭头与文字的形式表示出草原上“牛、草、狮子”、水中的“小鱼、小草、鲨鱼”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案例分析: 这一部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箭头和文字的形式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在生物学上,约定成俗的食物链表达方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箭头向右。 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小麦、蝗虫、麻雀、老鹰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是学生都知道的。怎样表达这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目的有两个,一是尊重学生,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我表达,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二是通过自主的表达

文档评论(0)

82393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