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读书无用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新“读书无用论”.doc

浅析新“读书无用论”   摘要:在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知识经济时代,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贫困地区重新抬头,对部分家庭教育投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本文综合了经济学和教育学的观点,通过对思想观念、经济因素以及教育环境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读书无用论”死灰复燃的原因,希望有助于引起社会多方的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该论调的蔓延。   关键词:贫困;读书无用;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80-02   现代社会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较之过去以农业、工业为支柱的传统经济形态,现在经济更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和智力资源,对于人才的培养俨然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知识经济时代,关于“读书无用”的论调却重新抬头,呈现死灰复燃的趋势。与改革开放初期蔓延的“读书无用论”有所不同,新形势下的“读书无用论”具有很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并未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的排斥,而是由于在竞争激烈的时代,过高期望换来“高投入,低回报”收益的心理落差下,对知识效用产生的质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尤其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不仅很多学生家长持有这样的观点,很多学生也是如此。对于农村家庭而言,花费大量的金钱培养一个不会种地的学生,如果不能给家庭带来收益的话,其投资收益近似为零;而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只学到一些书本知识,又不能为社会所用的话,其投资收益也近似为零。在这种看似“划不来”的投资风险面前,他们宁愿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而终止“冒险”的行为。在笔者看来,新“读书无用论”的产生绝非以往所认为的,是由于少数人的迂腐愚昧所致,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不仅要反思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考虑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对民众价值观念的影响。   一、“知识改变命运”――民众教育投入的期待   我国历来有崇尚读书、重视教育的传统。几千年以来,接受教育一直被视为摆脱贫困、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深入人心。“十载寒窗苦,金榜题名时”被视为人生至上的乐事之一。当今中国正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某些地方应试教育继承了古代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地位、待遇、声望的获得等都与学历的高低挂钩,于是,让子女们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了家长们共同的心愿。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而言,接受高等教育是实现向上层社会流动的必经之路,因此,这些民众对教育所抱有的期望也特别高。本着“改变命运”的信念,大多数人都选择义无反顾地对教育进行投资,即便是经济困难的家庭,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也是倾尽所能。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实行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等优惠政策,小学、初中的毛入学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部分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教育投资的成本仍然是高昂的。据笔者实地调查发现,义务教育虽然减免了学生的学费,但是在贫困山区,由于“撤点并校”的施行,不少学生不得不到离家较远的镇上的学校上学,这样一来,住宿费、伙食费以及来往的交通费等也随之提高。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有条件的父母为了让子女能就读更好的学校,往往还要花费一笔数目不小的“择校费”,有些农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每年为子女的义务教育支出的费用已经占到其纯收入的1/5。   义务教育阶段尚且如此,对于非义务阶段教育的花销就更为可观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提出以财政拨款为主,财、税、费、产、社、基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这样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使得教育投资趋向多元化,“对于教育程度重视较低的地方政府可能会推卸原本属于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将更多的责任转嫁给居民个人。”家庭和个人在教育经费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就普通高等学校来看,由于“教育产业化”的实施,我国大学费用逐年增加,从改革开放前的免费,到1998年的800元,再到目前基本都在每年5000元左右。据《中国教育报》2011年5月报道,培养一个普通本科学生四年需花费学杂费、生活费等共计7.8万~12万左右;“另有统计显示,目前大学学费比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了2.3倍”,这样的增幅对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无疑是加重了负担,甚至是不可承受之重,不少家庭因此出现了“因教致贫”的现象。   二、“读书是否有用”――回报远低于投入   而面对如此的“高投入”,教育所带来的回报率却不容乐观。应届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不少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处境,这也增加了教育投资的风险。“随着国家对大学毕业分配政策的改革和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经历了80年代的‘抢手货’,到90年代的‘高不成低不就’,再到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就业难’的变化。”导致毕业生就业率降低主要有以下几个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