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蔬菜、种童诗、种素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蔬菜、种童诗、种素养.doc

种蔬菜、种童诗、种素养   在重庆璧山的一所村小,孩子们用童诗记录蔬菜的成长历程,你瞧,刚种下去的菜苗在饶雪小朋友的眼里是这样的:   种菜   茄子   苦瓜   莴笋   全都耷拉着脑袋   怎么也站不起来   喝口水   快快躺下睡一觉吧   一天   两天   睡个饱   孩子种下的,似乎不是蔬菜,而是托着一个个稚嫩的生命。你再看,长高了的葱,在彭丹小朋友的笔下,是那样亲密无间,那样友爱团结:   葱   一株   两株   三株   肩并肩   头挨头   三棵葱宝宝   都是好朋友   知心的话儿   一直从秀发   讲到了   白头   在这里,孩子们一个月读完13本诗集,两个星期写15首童诗,自己主动打电话邀请老师上下一堂童诗课。是什么让孩子们在短短的时间里爱上阅读、爱上童诗的呢?   童诗,走向“希望的田野”   这所村小名叫逸夫小学,学校有一个由花坛改成的菜园,往年,孩子们种瓜种豆,包饺子、过花生节,乐在其中;今年,学校在璧山区教委构建的“宜生德育”课程体系引领下, 从“生命、生存、生活、生长、生成”校本个性课程板块,结合学校“爱”的主题,选择“生命”领域,融入“希望的田野”校本课程,从菜园入手,尝试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途径。   自上而下的体系建构,引起了农村学校的极大兴趣与满腔热情,对于我这个“宜生德育”体系建构的执笔者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结合自己对童诗的热情,志愿担任童诗老师,把菜园当作教材,引导孩子们在种菜之后,用童诗来呵护生命,记录蔬菜的成长,寻找“真爱生命”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地的力量。   菜园的开园仪式,学校把开发了童诗课程的消息告诉了孩子们,准备在五、六年级招募第一批学员, 来自五、六年级的10个孩子,自愿报名,组成了学校的童诗社团。   课堂,从“0”开始   童诗第一课,我和孩子们都从“0”起步,我没有教过儿童诗写作课,孩子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儿童诗。于是,我没有直接教孩子们写,而是从读开始,从品开始,我把带去的13本童诗分给孩子们,一人一本。先读目录,从喜欢的题目开启诗集;然后浏览整首诗,从最喜欢的一句诗开始分享;接着整书寻觅,寻找最让人心动的诗句、最让人回味的小诗。读名家的童诗,让孩子们很自然地感受到,原来童诗是那么亲切、自然,那么有趣儿、有味儿。   最后,我给孩子们分享我自己写的童诗,《黄桷树》《重庆的雪》《雪后的树》《北方的树》《霾来了》,一首首童诗,带给孩子们的,不是单纯的诗句,而是我的生活,我们共处的世界。黄桷树是孩子们随时可见的,重庆今年的这场大雪让孩子们记忆犹新,霾和北方的树是和孩子们分享我去年12月出差北京,经历两次霾红色预警和看到北方的感受。我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歌就是我们生活的再现,生活就是诗,诗就是生活,童诗――就在我们身边。我还告诉他们,去年一年,我读了70余本诗集,读诗,也是读生活,很轻松,很有趣。   下课的时候,孩子们谈自己的感受:“心里痒痒的。”“想读更多儿童诗!”“我也想写!”我知道,孩子们开始从“0”走向了“1”,童诗,已经在心里种下了种子。于是,我把从家里带去的童诗编上序号,每个孩子认领一本,指定一定孩子作为交换站,读完了就去换另一本。   “读―品―仿―创―评” 逐步成为课堂基本形态。其中,“读”――不仅是读童诗,也读生活;读名家的诗,也读老师的诗,读自己的诗;读种菜的经历,读菜的来历,读菜的拔节,读出问题,读出趣味儿,读出诗意。   课时,由孩子们决定   “曾老师,我是李健美,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呀?”   “谢谢你!乖乖,说说你是怎么想我的呀?”   “这两个星期我写了15首诗。你带来的13本诗集我全部读完了!”   “啊!太棒了!我回来就来看你们,还给你们带了北京和深圳的特产呢!”   “特产可以不要!你早点儿回来就好啦!!”   出差以来,这是我听到的最美的声音,听着还并不能辨出名字的声音,我的眼眶有些发热,喉咙也有些发紧,我没有想到孩子们会以这样的节奏来想我,连续两周出差的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老师,我想你了!”――这是我们约定的上课铃声。当然,这铃声不是随便拉响的,有两种情况可以拉铃――一是读完了一本我带去的诗集,二是动笔写了写自己想说的话(不管它算不算童诗),二者有其一,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想我了,我就赶往学校上下一堂课。课堂,完全建立在孩子们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的基础上,上不上课,全由孩子们做主!   课程,在实践中丰满   课程目标:开发“希望的田野”――“儿童诗”校本课程;引导学生从读儿童诗到读其他课外书,逐步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用“童诗”记录蔬菜的成长过程,激发兴趣、启迪智慧、激励自主;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