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汉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doc

秦汉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   摘 要:我国西部地形结构复杂,给交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在秦汉时代,古人已通过自己的智慧克服了一些我国西部多高原、高山、沙漠等地理障碍,在西部疆域开拓及西部交通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本文分析了西部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考察了秦汉时期西部区域的水路交通状况,以期为现代西部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理环境;秦汉;西部交通   中图分类号:K928.6;K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035-02   在西部交通发展战略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是对地理环境的考察。我国西部多高原、高山、沙漠、戈壁、丛林,地理环境结构复杂,尤其是青藏高原等地区,其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上,这给西部交通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但是研究秦汉历史可知,秦汉时期西部交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研究秦汉时期西部交通,有助于帮助我们突破我国西部交通发展的困境,从而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我国西部交通运输发展概说   在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以肩挑、背跨等方式运输物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马骑等交通运输工具出现了。《史记?夏本纪》记载:“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澹?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1]可见在夏朝就有了车船等交通工具。到了西周时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系统,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交通道路网络,以洛邑为中线,道路向四周方向延展。《诗经?大东上》记载:“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言顾之,潜焉出涕!”[2]春秋战国时期,因各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车马等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工具,并已形成了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网络。秦国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在全国设36郡,郡下设县,并通过交通网络连接起来。交通在当时的中央政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秦汉交通网络的形成,为我国交通网络的发展树立了一个里程碑,同时也为封建帝国交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我国西部的交通地理环境结构复杂,给交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我国西部地域广阔,地形结构复杂多样,在地貌上,有高耸入云的秦岭、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崇山峻岭,同时也有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纵横阻隔,无疑造成地理上的阻隔。关中为秦汉的政治中心,而汉中盆地被誉为秦蜀交通的咽喉,主要连接巴蜀、云南及南阳盆地等地区。但是,汉中盆地与关中横亘着长达1500公里的秦岭。在这样的地理状况下,许多地段仅以栈道相通。在秦汉时期,有这样的描述:“秦之冲,蜀之艮,连高夹深,九州之险也,阴溪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千里无土,互隔岈绝,?f?f冥冥,麋鹿无蹊,猿猱相望,自三代而往,蹄足莫之能越。”[3]在整个西部地区,例如著名的关中四塞、蜀道剑门、关丝路玉门关等,这些都是交通要塞。   二、西部地理环境对秦汉西部交通发展的影响   交通网络建设,主要包括道路设施、交通工具、人的交通活动等三方面内容。因此,分析地理环境对秦汉西部交通发展的影响时,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自然环境是交通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环境对交通的布局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古代,由于交通设备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自然环境对西部交通发展的威胁十分严重,无论是道路走向还是通畅程度,无不受地理环境的制约。第二,自然环境的变迁对交通道路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如历史上有记载的黄河水道的变动就影响了当时的交通。秦汉时期西部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环境的千变万化,这些无疑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的交通发展。史书有这样的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土托足焉。”[4]秦驰道交通网络系统的构建,必将涉及到交通道路的选址问题,同时也会涉及到交通工具应用及人的交通活动的问题。   (一)对西部道路选址的影响   古代的史书有这样的描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在道路修建中,线路的选择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遵循平坦、便捷的原则。然而,在古代,高山峻岭、河流峡谷、沙漠丛林等复杂环境对道路建设造成的影响远甚现代。西部多高原、崇山峻岭、大江大河,这给西部地区的交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以川陕为例,因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之间横亘着长达1500公里的秦岭,这给两地的交通发展造成了严峻的影响。在古代,水路交通相对于陆路交通其实是最方便、成本最低的交通方式,在秦汉时代人们就对有明确的认识。秦汉在修建道路方面,主要是遵循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地理资源,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发展交通运输。   (二)交通工具的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