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的哲学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戴震的哲学思想.ppt

戴震的哲学思想 戴震,字东原,生于公元1724年(清世宗雍正元年),死于公元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安徽休宁人。 他出身小商人家庭,自己早年也曾从事于负贩,经常靠教书维持生活。曾中乡举,但未考中进士。乾隆时修《四库全书》,特召为纂修官,校订天算地理书籍。他对于天文算学地理等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同时更针对着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提出了自己的学说。 他的著作很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其中主要哲学著作是《原善》、《孟子字义疏证》。 气化分理 自然性善 遂欲达情 一、气化分理 “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气化之于品物,则形而上下之分也。形乃品物之谓,非气化之谓。……形谓已成形质。形而上犹曰形以前,形而下犹曰形以后,阴阳之未成形质,是谓形而上者也,非形而下明矣。器言乎一成而不变;道言乎体物而不可遗。不徒阴阳非形而下,如五行水火木金土,有质可见,固形而下也,器也。其五行之气,人物咸禀受于此,则形而上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凡物之质,皆有文理。灿然昭著曰文,循而分之,端绪不乱,曰理。故理又训分,而言治亦通曰理。理字偏旁从玉,玉之文理也。盖气初生物,顺而融之以成质,莫不具有分理,则有条而不紊,是以谓之条理。”《绪言》 “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在老庄释氏,就一身分言之,有形体,有神识,而以神识为本。推而上之,以神为有天地之本,遂求诸无形无迹者为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幻。在宋儒,以形气神识同为己之私,而理得于天。推而上之,于理气截之分明,以理当其无形无迹之实有,而视有形有迹为粗。……其以理为气之主宰,如彼以神为气之主宰也。以理能生气,如彼以神能生气也。以理坏于形气,无人欲之蔽则复其初,如彼以神受形而生,不以物欲累之则复其初也。”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宋儒亦知就事物求理也,特因先入于释氏,转其所指为神识者以指理,故视理‘如有物焉’,不徒曰‘事物之理’,而曰‘理散在事物’。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理散在事物,于是冥心求理,谓‘一本万殊’,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徒以理为如有物焉,则不以为一理而不可;而事必有理,随事不同,故又言心具众理,应万事。心具之而出之,非意见固无可以当此者耳。” 《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二、自然性善 人性就是构成人体的具体之气的特性,性不能离气 。 “如飞潜动植,举凡品物之性,皆就其气类别之。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舍气类,更无性之名。”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如桃杏之性,全于核中之白,形色、臭味,无一弗具,而无可见。及萌芽甲坼,根干枝叶,桃与杏各殊。由是为华为实,形色臭味,无不区以别者,虽性则然,皆据才见之耳。”《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有实体,故可分。惟分也,故不齐。”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凡有生即不隔于天地之气化。阴阳五行之运而不已,天地之气化也。人物之生生本乎是。由其分而有之不齐,是以成性各殊。知觉运动者,统乎生之全言之也。由其性各殊,是以本之以生,见乎知觉运动也亦殊。”[2] 《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智性即德性 “性者,飞潜动植之通名;性善者,论人之性也。……自古及今,统人与百物之性以为言,气类各殊是也。专言乎血气之伦,不独气类各殊,而知觉亦殊。人以有礼义,异于禽兽,实人之知觉大远乎物则然,此孟子所谓性善。”《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天下唯一本,无所外。有血气,则有心知,有心知,则学以进于神明,一本然也;有血气心知,则发乎血气心知之自然者,明之尽,使无几微之失,斯无往非仁义,一本然也。” 《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人性是否变易 “气化生人生物,以后各以类滋生久矣。然类之区别,千古如是也,循其故而已矣。……一言乎分,则其限之于始,有偏全厚薄清浊昏明之不齐,各随所分而形于一,各成其性也。然性虽不同,大致以类为之区别。”《孟子字义疏证》卷中。 三、遂欲达情 宋明道学的基本价值观——存天理、灭人欲 “喜怒哀乐之情,声色臭味之欲,是非美恶之知,皆根于性而原于天。”《绪言》 “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给于欲者,声色臭味也,而因有爱畏。发乎情者,喜怒哀乐也,而因有惨舒。辨于知者,美丑是非也,而因有好恶。声色臭味之欲,资以养其生。喜怒哀恶之情,感而接于物。美丑是非之知,极而通于天地鬼神。……惟有欲有情而又有知,然后欲得遂也,情得达也。天下之事,使欲之得遂,情之得达斯已矣。”《孟子字义疏证》卷下。 知、情、欲都是合理的 “欲之失为私,私则贪邪随之矣;情之失为偏,偏则乖戾随之矣;知之失为蔽,蔽则差谬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