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基金开题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生基金开题报告.ppt

问题二:Z?llner错觉与神经交互作用 问题假设:颜色的显著差异会改变错觉量 实验逻辑: 采取单刺激范式 向被试呈现黑白、红绿、红蓝的错觉图 被试主动调整主线的夹角,使看起来“平行” 记录主线被转动的角度 黑白控制组 彩色拮抗组 彩色非拮抗组 验证 实验二:Z?llner错觉与神经交互作用 刺激材料 2 1、每张图片除了颜色搭配外,其余任何物理属性都相同 2、每个刺激呈现两次, 共计12个trial 实验二:Z?llner错觉与神经交互作用 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 被试阅读实验要求 进行正式实验 图片刺激 被试按F/J键调整主线角度,使之平行 电脑记录转动的角度 稍作休息,继续下一个刺激 实验结束 + 休息 实验二:Z?llner错觉与神经交互作用 实验结果: 方差分析:比较6组之间的差异 可能结果: a、b、c三组之间没有差异 abc,即黑白拮抗彩色拮抗彩色非拮抗。神经抑制存在,且黑白抑制更加显著。 bac,即彩色拮抗黑白拮抗彩色非拮抗。神经抑制存在,且彩色抑制更加显著。 由图初步判断,Cb1的错觉量最小,Cb2最大。其余组内没有差异 期望的结果 总结:该研究的特色 探索不同的神经冲动方式的效果 人为地诱导眼动,探索眼动对错觉的影响。 提出新的变量:色彩差异 使用新的范式:动态视图 提出新的假设:眼动 刘宛灵 邓雅菱 Nov. 2010 视错觉,指的是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不随意的歪曲了外界的视觉刺激,导致知觉到的图形并非该图形在客观世界的原本状态。 Müller-Lyer错觉,Poggendorf错觉,月亮错觉,轮廓错觉,似动错觉,铁轨错觉等 错觉并非人刻意扭曲外部刺激,即使人本身已经知道这是一种错觉现象,仍然很难摆脱错觉体验,可见它与人的认知结构、神经系统等先天构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认知理论——心智“软件”,忽视神经系统“硬件”。 现今研究:神经加工机制——如大脑皮层区域界定、神经抑制的干扰、神经关联的重叠性 * 简而言之,平行的一组线由于添加斜交的一组短线而显得不再平行。 主线=平行线=被诱导线 干扰线=斜线=诱导线 * * 单——改变了原有刺激的物理特性,研究的是当干扰线存在时多大的角度差可以让主线看起来平行。 双——没有改变原有刺激的物理特性,研究的是原始刺激能给被试带来多大角度的错觉偏差。 主观评分——让被试主观认定错觉的程度。——不可取:视错觉在生活中并非随处可见,被试也很难理解什么样的错觉感是最小的1分,什么样的错觉感是最大的10分,即被试难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等距地评定错觉感。 * * * 实验结果支持神经机制理论,错觉产生是由于方向分析器受到主线条和干扰线的同时分别刺激,导致神经联结上的交互作用。 * V1:枕叶初级视皮层区,又称纹状皮层或l7区 V2:次级视皮层区 V3:高级视皮层区 颞叶 这是小细胞通路传入信息,what pathway * 专攻此类错觉的像样的中文文献为零,外文文献也只有上世纪的几篇和本世纪的1篇 * 环境限制:被试大多为大学生(教育程度),年龄限定在18-22岁,智力为正常水平,民族不限(汉族或在汉族生活圈中成长的少数民族) * 1)A组与B组结果无差异,说明错觉的产生于眼动无关,不是因为眼睛被干扰线引导发生偏移而产生了不同的知觉效果; 2)A组的错觉量高于B组错觉量,说明眼动确实导致了错觉,而且是越努力关注主线的轨迹越容易产生错觉; 3)A组的错觉量低于B组错觉量,说明佐尔拉错觉的产生于眼动有关,确实是因为在观看图形的过程中,眼动的轨迹会无意识的跟着干扰线走,因此图形的知觉加工才出现了错觉。 * 被试选择的条件与实验一相同,但使用的是不同的被试 * 实验结果还可能存在其他组合方式,但都不具有实际意义 * * Company Logo LOGO Z?llner错觉的成因 ——眼动及颜色的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申请开题报告 刘宛灵 邓雅菱 汇报目录 文献综述 1 问题提出 2 实验一: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结果预测 3 3 实验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及结果预测 4 4 Z?llner错觉 一组长度较长的平行线,每一条主线与一组长度较短相互平行的干扰线相交,干扰线相邻的两组方向不同,但是单数组相同,偶数组相同。 Z?llner视错觉最初由德国天体物理学家F. Z?llner于1860年发现并以此命名。 主线 干扰线 Z?llner错觉的文献综述 单刺激范式 双刺激范式 线条的物理关系与知觉系统 错觉产生的神经机制 前人研究 单刺激范式 Morinaga的 单刺激范式 量化指标 看起来平行的线条和实际平行的主线条之间的角度差 实验过程 让被试来调整主线的方向使之看起来“平行” 量化指标 测量被试旋转线条的角度 实验过程 一个屏幕上呈现标准刺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