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docVIP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doc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项目基金: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1108)   作者简介:赵强,男,主治医师,在职博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工作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   通讯作者:宋宁,女,硕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工作单位:天津市南开区三潭医院中医科摘要: 尽早制定符合中医的辨证理论,规范中医分型,统一疗效判定标准,才能确切发展中医药治疗RE的特色与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行总结回顾。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26-02 反流性食管炎(RE)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1-2],所以寻找治疗RE有效、合理的方案,一直是医学界探索的热点和难点。现代医学对RE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欠佳。   祖国医学并无本病名,根据其症状分属于“噎嗝”、“胸痛”、“反酸”等病证范畴,但本病在科研及临床中尚无统一、规范化的病名,1997年3月4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标准一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首次将本病称为“食管瘴”目前还未普遍应用,仍需进一步完善[3]。近年来国内学者经过不断的努力,中医辨证施治RE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灵枢?四时气篇》所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医宗必读》云:“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能入胃,即带痰涎而去”。对于RE的病因病机众多医家认识不一。现代大多数医家认为其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与肝脾关系密切,发病因情志失和、饮食失调等所致,与肝脾胃关系密切。而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是引起胃失和降的关键所在[4]。袁红霞[5]认为本病多因患者素体禀赋不足、后天失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不愈,劳倦内伤等,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导致胃气因虚上逆而发病,从而提出“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的病因病机。   2 临床治疗   2.1 辨证论治: 袁氏[6]将86例RE患者分为胃虚兼少阳不和型、胃虚兼肝胃郁热型、胃虚兼痰热内扰型、胃虚兼痰瘀交阻型、胃虚兼寒热错杂型、胃虚兼胃阴不足型等6型,以旋覆代赭汤为基本方,分别合用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左金丸、十一味温胆汤、启膈散、半夏泻心汤、麦门冬汤,总有效率100%。陈氏[7]将其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虚血瘀型、胃阴不足型4种证型,随证再灵活化裁,取得了满意疗效。宋氏[8]将本病辨证分为肝气郁结证、肝郁化热证、脾虚气滞证等3型。   2.2 经方治疗: 颜氏[9]用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半夏泻心汤+吗丁啉)、对照组(吗丁啉),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4%,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半夏泻心汤治疗R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闫兆平等[10]采用生姜泻心汤治疗20例RE患者,疗程1周,随访1月并复查胃镜,其结果为治愈率为35%,有效率为90%。皋德林[11]将98例RE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柴胡疏肝汤加减)、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82.5%,结果提示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RE效果确切。   2.3 自拟方治疗: 魏群等[12]临床治疗RE患者2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清热降逆汤和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显示清热降逆汤治疗RE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麦丽莎等[13]将8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自拟和顺汤治疗,对组照应用奥美拉唑联合吗丁琳、硫糖铝,疗程为4周,结果显示两组近期疗效相似,但治疗组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3 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中医对RE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满意疗效。然而,RE的中医诊断治疗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目前本病没有统一、公认的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临床医师常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辨证分型及选方用药,缺少中医对本病研究的客观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指导本病的临床诊疗,今后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实验技术和中药药理,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尽早地制定出符合中医的辨证理论,规范中医辨证分型,统一疗效判定标准。切实有效地提高对RE的诊疗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该病的特色与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徐晓蓉,邹多武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外表现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3-1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