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doc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止带汤和替硝唑泡腾片中西医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替硝唑泡腾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在改善全身自觉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复发率低。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159-0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生育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它是以阴道加德纳氏菌增加为主,同时伴有乳杆菌减少的阴道菌群紊乱所致的多种微生物内源性感染[1]。其感染率可达15% ~45%,且易复发[2],并与流产、早产、分娩低体重儿、盆腔炎、术后感染、泌尿系感染、妇科肿瘤等相关[3-4]。因此,对BV的危害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诊断,合理治疗。本研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BV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证属湿热下注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   1.2 诊断标准(标准依据《妇产科学》第6版):(1)均质、稀薄白色阴道分泌物,常粘附于阴道壁;(2)阴道pH值4.5;(3)胺臭味试验阳性;(4)线索细胞阳性。以上4项有3项阳性即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   1.3 纳入标准:(1)非妊娠期、非哺乳期、非绝经期、月经正常的有性生活史的经上述检查确诊为BV的患者;(2)1周内未应用抗生素及阴道上药;(3)除细菌性阴道病外无其他妇科疾病(如老年性阴道炎、放置宫内节育器等)的身体健康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替硝唑泡腾片,每日1片,阴道置入,连续14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方用止带方加减,以清热利湿。 处方:猪苓15克、茯苓15克、车前子(包)10克、泽泻10克、茵陈10克、赤芍15克、丹皮10克、黄柏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苍术10克、金银花20克,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共14天。视症状酌情加减:若湿浊偏甚,加薏苡仁、藿香;若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若带下有臭味,加土茯苓、苦参。在用药期间禁性生活,避免全身使用抗生素及阴道使用其他药物,分别于用药前及停药后7天观察局部症状、体征、全身自觉症状(小便短黄、口苦咽干、胸闷心烦、纳谷不香)及化验检查,临床痊愈及显效患者停药后1月随访上述项目。   1.5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阴性;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化验检查阴性;好转:症状和体征减轻,化验检查阳性;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化验检查阳性;复发:治愈及显效患者4周后复查,重新出现诊断标准中的指标[5]。   2 治疗结果   2.1 一般情况: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项目研究组对照组P值例数4743年龄(岁)30.4+5.429.1+5.80.956病程(天)3-223-230.410发病次数(次)1.00+0.861.05+0.890.518白带增多45(95.7%)42(97.6%)0.610外阴瘙痒40(85.1%)36(83.7%)0.856自觉症状38(80.9%)34(79.1%)0.833BV阳性47(100%)43(100%)0.052.2 两组单项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表2研究组及对照组治疗后单项指标变化   指标研究组对照组例数是否例数是否P值白带减少或消失45405423750.908阴痒减轻或消失40364363330.802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38362342860.00BV转阴47434433850.622经X2检验两组在改善局部症状及转阴率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全身自觉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3   表3研究组及对照组疗效比较   治愈(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治疗4%对照4%经X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81)。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见表4   表4研究组及对照组复发率比较   随访例数未复发复发复发率治疗组383537.9%对照3%经X2检验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研究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