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节 软横跨 项目一 软横跨结构及节点分析 软 横 跨 项目二 软横跨检修要求和故障分析 3.检查上、下部固定绳与横向承力索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否则,则需调整。调整方法 为: ( 1)调整悬吊滑轮(或杵座鞍子)中纵向承力索的受力位置,即松开 U 型线夹(或定 位环线夹)打至合适位置。 ( 2)调整接触线定位,减少因定位偏移而造成的固定绳受力偏移。 4.检查上、下部固定绳的弛度。 ( 1)测量方法:用绝缘测杆先测量出靠近钢柱(或混凝土柱)边的上、下部固定绳间 距,再依次测其它位置的间距,比较后大于钢柱(或混凝土柱)两杵环杆间距的就说明有正 弛度(杵环杆应水平)。 ( 2)调整正弛度的方法: ①通过调节螺栓或开式螺旋扣来调节杵环杆长度。 ②调整杵环杆或螺栓长度还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采用重新做回头的方法。 * * 项目一 软横跨结构及节点分析 项目二 软横跨检修要求和故障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软横跨、硬横跨基本结构; 2.掌握 14 种软横跨节点结构及用途; 3.掌握软横跨预制中的负载计算法; 4.掌握软横跨检修标准; 5.了解软横跨的检调方法。 一、概述 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横向线索悬挂在线路两侧的支柱上的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接触悬挂通过金属桁架架设在线路两侧支柱顶上的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1、软横跨 软横跨由站场线路两侧支柱(称为软横跨支柱)和悬挂在支柱上的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软横跨直吊弦及支持和连接它们的零件组成。 ●绝缘绝缘软横跨 ●非绝缘软横跨 普速电气化铁道站场大多采用软横跨结构 2、硬横跨 按照定位方式分:吊柱硬横跨、定位索硬横跨 2、硬横跨 按照定位方式分:吊柱硬横跨、定位索硬横跨 站区硬横跨 支柱 硬横梁 吊柱 二、软横跨节点 软横跨节点是指软横跨所跨越线路的装配形式。为了设计及施工的方便,把软横跨各种装配形式经过归纳综合,制定了14种节点类型,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节点 1、2、3、4 节点1、2 适用于13m 或15m高的 钢柱,节点 3、4适用于 地面以上12 m的钢筋混 凝土柱。其 中节点2、4 用于站台上 的钢柱和钢 筋混凝土柱 的连接。 节点3、4适用于地面以 上12m的钢筋混凝土柱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不同供电分区间的电分段绝缘。节点9的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将两端用绝缘子串隔开,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形成一个无电区,即中性区。节点13和节点9结构一样,只是节点13在横向承力索以及上部固定绳上也用绝缘子串隔开 。 2、节点8、9、13 节点8用于软横跨上、下行正线股道间、不同供电分区间的电分段绝缘。节点9的安装结构多用于跨越中间站台时,为了保证车站工作人员以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下部固定绳在跨越中间站台时将两端用绝缘子串隔开,正对中间站台上方的下部固定绳形成一个无电区,即中性区。节点13和节点9结构一样,只是节点13在横向承力索以及上部固定绳上也用绝缘子串隔开 。 2、节点8、9、13 节点5相当于一个一般中间柱装置,在整个站场软横跨定位中,采用最普遍的是节点5。 5 3、节点 5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4、节点 6、7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4、节点 6、7 节点6、7相当 于道岔定位柱的定 位装配,它所定位 的两组悬挂均为工 作支,两根接触线 的高度基本一致。 节点6相当于L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节 点7相当于LY型道 岔定位柱安装。 4、节点 6、7 节点10装配形式 与锚段关节中转换柱 的装配相似 。 5、节点 10 节点11接触线在此处升高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距离 h = H ? (H + 200),节点12接触线在此处升高后,与下部固定绳之间垂直距离 h = H ? (H + 430) ,其中为下部固定绳距轨平面(或轨平面连线中心)的高度。 6、节点 11、12 节点14为站内软横跨处设防串动中心锚结的安装定位方式。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文科专业介绍附就业介绍.doc VIP
- 内河水上服务区建设运营技术要求.pdf VIP
- 中小学2025年《国庆节、中秋节》放假通知及温馨提示(汇编5份).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便携式红外探测器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VIP
- 快速换线SMED较好课件.ppt VIP
- 《ISO 37001-2025反贿赂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专业深度解读和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8:10改进(雷泽佳编制-2025A1).pdf VIP
- 少先队活动课教案设计表.docx VIP
- 学前教育论文选题题目范文借鉴.pdf VIP
- 国开作业《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专题报告(占20%)参考291.pdf VIP
- [青少版新概念1A知识点1).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