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斯汀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讨论.docVIP

咪唑斯汀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讨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咪唑斯汀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讨论

咪唑斯汀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讨论   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 ) 是由抗原特异性T 细胞介导的皮肤过敏性疾病,通常是由皮肤直接接触化学物质所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ACD 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职业病。大量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如IFN - gamma;、IL -2、IL - 4 在ACD 的发病中其重要作用。咪唑斯汀是一种特异性外周组胺H 1受体拮抗剂,临床上常用于荨麻疹的治疗。另有报道显示,咪唑斯汀还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为进一步证实其抗炎作用,本研究采用DNFB 建立小鼠ACD 模型,观察咪唑斯汀对其的疗效并探究其可能机制。   1 材料   1. 1 实验动物SPF 级雄性昆明小鼠( 购于湖北省疾控中心实验动物中心) 40 只,体重( 30 plusmn; 5) g。饲养于室温22 ~ 25 ℃,相对湿度40% ~ 50%环境下,混合饲料喂养,自由饮水。   1. 2 主要药品与试剂咪唑斯汀原料(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用5% 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0. 33g·L - 1混悬液,醋酸地塞米松原料( 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 用5%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制成0. 025 g·L - 1混悬液,DNFB ( Sigma 公司) 配制成0. 2% 及0. 5%的丙酮溶液。TNF - alpha; 酶联免疫试剂盒( 美国Cayman 公司) , IL - 4、IL - 12 酶联免疫试剂盒( 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2 方法   2. 1 ACD 模型建立将40 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咪唑斯汀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四组,每组10 只。实验小鼠喂养2 周后,腹部同一部位除毛,暴露皮肤; 实验第1 天和第2 天于去毛部位涂抹0. 5% DNFB 溶液25 mu;L 各致敏一次。第6 天在小鼠背部右侧选取3 cm times; 2 cm 区域除毛,涂抹0. 2% DNFB 25 mu;L 激发。左侧3 cm times; 2 cm 剃毛区域为对照。在致敏前1 天开始,咪唑斯汀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按3. 33 mg ·kg - 1 和0. 25 mg·kg - 1剂量灌药,每天1 次,连续5 d。激发后立即灌药,1次/d,连续灌药3 d。   2. 2 皮肤厚度及肿胀度测定激发皮炎24 h 和72h 后,剪取背部右侧及对称左侧皮肤,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皮肤厚度,测量3 次,取平均值; 然后用直径6 mm 圆形打孔器打取两侧相同面积皮肤,称重,计算对应的皮肤肿胀度。计算公式: 皮肤肿胀度=( 炎症区域皮肤重量- 健康区域皮肤重量) /健康区域皮肤重量times; 100 %。   2. 3 Elisa 法测定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TNF - alpha;,IL -4,IL -12 水平激发皮炎24 h 和72 h 后,分别处死各组小鼠5 只,摘取眼球取血,4℃静置过夜后12 000 r·min - 1 离心,分离血清,皮肤组织匀浆后测定蛋白浓度,严格按照Elisa 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测定血清及皮肤组织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 -alpha;, IL - 4, IL - 6, IL - 12 水平。   2. 4 统计学方法各组数据以x plusmn; s 表示,实验数据用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LSD - t 检验,P lt;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 1 咪唑斯汀对DNFB 诱导的皮肤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激发皮炎24 h 后,模型组小鼠背部皮肤潮红、充血,明显肥厚,咪唑斯汀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小鼠背部皮肤轻微充血,肿胀不明显,皮肤厚度相对于模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lt; 0. 05 ) ; 激发皮炎72 h 后咪唑斯汀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皮肤厚度亦显著小于模型组( P lt;0. 05) 。进一步测定各组小鼠背部皮肤肿胀度,结果显示激发皮炎24 h 和72 h 后,咪唑斯汀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皮肤肿胀度显著小于模型组( P lt;0. 05) 。说明咪唑斯汀能明显抑制DNFB 诱发的背部皮肤充血水肿,且效果与醋酸地塞米松相当。   3. 2 咪唑斯汀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诱发皮炎24 h 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 alpha;、IL - 12 水平显著上升( 均P lt; 0. 05) , IL - 4 无明显变化( P gt; 0. 05) ; 与模型组相比,咪唑斯汀组和醋酸地塞米松组炎症因子TNF - alpha;、IL - 12 显著降低( 均P lt; 0. 05) , IL - 4 水平亦无明显变化(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