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愿文中的家庭伦理小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愿文中的家庭伦理小议

敦煌愿文中的家庭伦理小议   佛教认为,家庭是基本的宗教单位,其宗教行为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为亡故先人作祭扫;为家人亡后举行丧葬;为娶妇、添丁举行庆祝、祭告;为除灾避害举行祈福敬神等。大乘佛教将“家”作为佛法和众生相融通的关键场所之一不进寺院,在家修行,亦可得佛法;在家静心养性,成就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伦理道德关系。通过“在家修行”的方式以实现信众对佛教信仰的实践。敦煌借助地理位置之便,历经隋、唐初、吐蕃占领敦煌、归义军统治敦煌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佛教空前兴盛,民众“年常发愿,每岁献僧;保护家门,无诸灾障”。正是基于大乘佛教对“家”的重要性及其涵义特殊性的关注,敦煌民众祈愿时最注重的对象就是“家庭”。   敦煌愿文记载了南北朝至宋初敦煌地区民众(包括四众弟子在内)参与或从事的各种世俗活动和佛事活动。这些内容体现了中古敦煌民众在从事各种功德活动中表达不同愿望和信仰情怀的一种精神诉求;同时体现出敦煌民众在从事佛教信仰的过程中,也履行着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实践着家庭的伦理道德。   一、恭敬孝养的父子关系   伦理是处理人际关系所应遵守的理论、准则;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心信念与行为规范。合而论之,伦理道德就是由社会决定的主观信念、规范,是提高人民素质和水准,维护人际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首先体现在子女孝敬和奉养父母上。中国论文网经验丰富在敦煌愿文中,亡文、亡考(姚)文、愿文、患文和脱服文等集中反映了这类伦理关系,以及父母和子女彼此所应实践的道德规范。   二、相敬如宾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以婚姻为根据的社会单位。婚姻是家庭基础,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也是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美满的根本保证。《说玉耶女经》中云:   何谓夫妇宁背亲向疏永离所生,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悟慢情,善事 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是为夫妇之道。   也就是说,男女之间缔结了婚姻关系,夫妇双方均承担着和睦互助、传宗接代、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双方之间即是相辅相承、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三、兄友弟恭的兄弟关系   在整个家庭伦理关系当中,父子关系体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因果关系,夫妻关系体现的是丈夫与妻子之间的交互关系,而兄弟姊妹关系则体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并列关系。就兄弟而言,他们之间的根本道德就是平等互助、兄友弟恭。   皱同前。厥今坐前斋主所申意者,奉为兄弟某七追念之加(嘉)会也。惟亡灵乃风树(夙标)勇捍(悍),早擅晓雄,七德在心,六奇居念。更能膏弓射月 (日)鹰泣长空;举矢接飞,猿啼绕树。故得位显戎班,荣参武列。将欲腾威四海,启四弘驰诚;严诫六兵,凭六通而稽首。何图逝水洪波,漂蓬逐浪。福(祸)分金药,哀伤四鸟之悲;妖(夭)折玉芳,硬噎三荆之痛。每恨盈盈同气,一去九泉;穆穆孔坏(怀),忽焉万古。意拟千年永别,首目顿廊;稀万(世)难逢,股胧俄断。趋庭绝训,瞻机案而缠哀;生路无从,望空床而泪。无门控告,惟福是凭。故于此晨(辰),设斋追福。是日也,请三世诸佛,敷备清宫;邀二部清 (净)人,洪(弘)宜妙渴。厨撰香积,炉列名香;蟠花匿匝而盈场,领(铃)梵鸿(洪)鸣而满室。总斯多善、莫限良缘,先用奉资亡灵去识:惟愿弥陀楼口(前),将居净土之宫;慈氏会中,先为龙花初首。然后三宝覆护,众善庄严;灾障不侵,功德圆满。摩诃般若。   这是一篇为亡兄弟某七设斋所做的祝愿文。文中提到该兄弟“风树(夙标)勇捍(悍),早擅晓雄,中国论文网学科全面七德在心,六奇居念。更能弓射月(日)鹰泣长空;举矢接飞,猿啼绕树。”表明其武功神勇,随即光荣的成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勇士,但不幸的是,年纪轻轻却战死沙场。施主“意拟千年永别,首目顿廊;稀万(世)难逢,股胧俄断。趋庭绝训,瞻机案而缠哀;生路无从,望空床而辍泪。”每每想起总是悲痛万分,于是晨(辰),设斋追福”,为亡兄弟祈福祝愿。表现出兄弟之间即使阴阳相隔,依然感情深厚,追思不止。   四、尊师重教的师弟子关系   除上述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姊妹关系之外,还需要关注的是师弟子关系。诚然,这种关系不存在血缘之间的联系,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伦理关系,但是,佛教认为,师弟子关系是佛教家庭伦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尊师重教的传统观念。对于出家或是在家的佛门弟子来说,这层关系尤为重要。   敦煌的题记愿文中反映出师徒关系的重要性。如《敦煌愿文集》中收录的三井八郎右卫门藏状般涅桑经道英题记愿文、北图《大般涅桑经法定题记愿文》、大谷图书馆藏什方千五百佛名明胜题记愿文、甲卷北图新丙卷日本京都博物馆藏、丁卷李盛铎旧藏《大菩萨藏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