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影梅庵忆语》服饰三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影梅庵忆语》服饰三考

有关《影梅庵忆语》服饰三考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政局动荡不安,华夷之辨与王朝嬗替引起社会意识形态之激荡。报国无门的晚明士大夫阶层在变革中谱写出数段可歌可泣的华采文章,既悼惋一个王朝的覆灭,又折射出个人命运辗转于国家命运中的深深无奈。   自古名士悦倾城,才子佳人的话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影梅庵忆语》为明末复社风流才子冒襄(字辟疆)为爱妾董小宛所做之悼亡文章,洋洋洒洒四千言道不尽绵长思恋。董氏原为秦淮河上一青楼女子,后脱离妓籍嫁于冒辟疆为妾,《影》文回顾了冒辟疆与董小宛共同生活9年间的生活巨细,在其后的明清文坛传为美谈。   服饰是历史的镜子,历代王朝更迭之际多“改正朔,易服色”,以宣扬新王新政。从服饰史的角度来看,《影梅庵忆语》中亦出现寥寥数语提到晚明女性服饰,似能与中国古代汉装形制中的服饰品一一对应,特考证之,是为缘起。   《影梅庵忆语》第一部分中冒辟疆曾有“十五年前,眉公先生(陈继儒)谓余视锦半臂碧纱笼,一笑瞠若”之说,此处“锦半臂”与“碧纱笼”应该分别指代“女色”与“才名”,意指冒辟疆视美色与才名一笑了之。之所以锦半臂能成为美色之代言,还需从古代半臂的发展谈起。   半臂,实为一种半袖服装,是从魏晋以来的“上襦”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外衣。其特征是袖长及肘,衣长及腰,无钮无袢,穿着时用衣襟左右的小带子当胸系结,或做敞胸套头式。唐代半臂穿着方法大抵有二,或着于衫襦之外,掩去部份裙腰(唐代已有高腰掩乳式裙装),或穿着于裙下如衬衫状。半臂在唐初较多见,宫中制作或用锦,每年由成都广陵两地上供长安,《唐六典》《通典》中均提及成都、广陵织贡锦半臂之事。亦有学人以龟兹壁画等材料引证,认为半臂发端于北方游牧民族所着之半袖衫。后多为下层劳动人民穿着,或用于男子军戎服饰,隋唐后传入宫中,谓之半臂,很快在民间流行。初唐服装受胡服影响,窄袖上装流行,其上易套穿半臂,而唐后期宽袍大袖服再次流行,半臂则不多见。宋随唐制,只是半臂上装的长度逐渐加长,袖长也渐及腕,逐渐演化为在宋代女性服装中颇为流行的褙子。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半臂》载:“《实录》(隋)又曰:隋大业中,内官多服半臂,除即长袖也,唐高祖减其袖,谓之半臂,今背子也。江淮之间或曰绰子,士人竞服,隋始制之也。今俗名搭护。”说明半臂是从隋唐到宋代一直沿用下来的上装形制,到宋代被通称为褙子,俗称搭护。宋代以后,这种半臂褙子仍有流传,后袖长逐渐变短,形成无领对襟的无袖长衣,衣长及膝,明代被称为比甲,在各阶层中均广为流传。   《影梅庵忆语》第一部分中谈及董小宛为执着追慕去金陵应考的冒辟疆,不顾风涛浪险、买船渡江去见冒襄,被拒绝后,冒襄奴役自董处归来,“云:姬归不脱去时衣,此时尚方空在体。谓余不速往图之,彼甘冻死”。《后汉书》注:“方空者,纱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可见“方空”二字至少可从两方面解释,从字义来看,空者,说明其薄凉之质地,穿着如未穿;从字音来看,空,即孔也,说明其表面应有方形孔洞。宋代王安石《和祖仁晚过集禧观》诗云:“妍暖聊随马首东,春衫犹未著方空。烟霞送色归瑶水,山木分香绕阆风。”描写的是春色晴好还未穿着夏季薄衣的时节。而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在其现实主义诗歌《再观打冰词》一诗中写道“河伯娶妇三日眠,霜纨方空张轻烟”,则是以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河伯娶妇霜做轻纱(即方空)烟雾为帐的效果。   “方空”其实均指中国古代的一种轻薄纺织面料--“方目纱”。“目”在此处为“孔眼”的意思,所谓“方目纱”,即古代的一种表面有方形孔眼的丝织物,早在汉代即已出现,当时名“纵”或“纚”,织造时经线不相扭绞,仅在二经或二纬之间空出一个筘距的位置,是一种经纬留空的平纹假纱组织。中国古代有“方孔曰纱,椒孔曰罗”的说法。纱与罗均是古代丝织物中非常轻薄的品类,只是组织结构略有不同。纱多为平纹组织,孔眼均匀,布满整个织物表面,透孔率在75%以上,因此纱的特点是质地轻柔透亮,如古诗所云“轻纱薄如空”是也。   关于纱织物最早的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周礼·天官冢宰·内司服》,其中言及王后之六服以及外内命妇之服中均提到“素沙”。(礼记亦载“周王后、夫人服以白纱縠为里,谓之素沙。”此处所言“素沙”即为“素纱”,这种白色轻薄丝织物为秦汉时期制作宫廷夏衣和衬衣(内衣)的常用面料。明代帝后、太子礼服均使用纱制作中单(内衣)。《中华古今注》中也记载“纱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由此可知,纱织物质地薄凉,在古代常用来制作夏衣与内衣。   《影梅庵忆语》中此处所说董氏“方空在体”的“方空”应为夏衣。文中情节可以为证。此前冒辟疆曾与董氏约定,让其“俟季夏(季夏,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应试,相约同赴金陵,秋事毕,第与否,始暇及此,此时缠绵,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