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导论
中医外科学导论——如何学好中医外科学曹毅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是研究和探讨发生在人体体表或窍道,肉眼可见、有形可征的疾病发生、发展、转化、预后的一般规律及其辨证施治的一门学科。其内容丰富,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有诸内,必行诸外”,“治外必本诸内”的人体内外统一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规律,应用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防治疾病。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特色专科形成等不同阶段,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其范围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目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包括疮疡、皮肤病、周围血管病、肛肠病、乳腺病、甲状腺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男性病、肿瘤等。中医外科学在其漫长的探索、总结过程中,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中医外科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日益显出其不足。在中医外科临证过程中,既有强调内治的,也有注重外治的,内外结合是当今临床中常用的方法。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外治法的疗效,是外科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学习过程中应中西互参,突出重点,尤应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外科优势,对中医外科未来的发展具有信心,积极充分地利用阐明中医外科理、法、方、药的内涵,揭示其科学、合理、规律性的东西,更好地指导临床、保健、预防和康复。本讲义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突出外科的特色和优势,让大家了解和喜爱这个学科。一、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外科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外科学自身经历了经验的积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临床治疗方法的建立与完善等过程,并受到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水平、中医学整体发展及西医外科学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其学科体系逐渐成熟,学科特色更加鲜明,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始社会,人类为求得生存,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免不了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加上没有良好的生产工具,在生产工作的意外灾害,创伤极多,自然产生了用草药或树叶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后发展为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这可以说就是外科的起源。周代,外科在临床上已形成独立的专科。《周礼?天官冢宰篇》中已有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之分,其中疡医即是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在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系春秋时所写,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记载了很多外科疾病,如感染、刨伤、冻疮、诸虫咬伤、痔漏、肿瘤、皮肤病等。《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内经》涉及的外科疾病近30种,书中阐述的痈疽疮疡的病因病机,现仍是外科疮疡类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具有“医圣”之称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外科的贡献较大,奠定了中医外科学的辨证论治基础。对肠痈、寒疝、蛔厥等外科病证的诊治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所载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汤、乌梅丸等,至今仍为临床所用的经典方剂。汉末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号称外科鼻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剖腹术,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西汉前后的《金创瘛纵方》是我国已经丢失的第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由此可见,到了汉代,从理论、实践、药物、手术、著作等方面看,中医外科已初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简易有效的医方与外治方法,他提出用海藻治瘿、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南北朝时期南齐龚庆宣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仍保存的第一部中医外科学专著。隋唐时期外科学发展较快。由巢元方等集体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对许多外科疾病的病因证治都有详细的记载,尤以皮肤病论述较详细,病种达40余种。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记载了食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食羊层、鹿靥治疗甲状腺肿大,他是饮食疗法和脏器疗法的创始人,还记载了葱管做导尿管治疗尿潴留,比1860年法国发明橡皮管导尿早1200多年。书中记述的手法整复下颌关节脱位,与西医学的手法复位相似。宋代对外科学贡献较大的有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补充和完善了判断外科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五善七恶”学说,提出扶正祛邪、内消托里的内治法则。中医外科到明清时期已较为成熟,出现了大量外科名医、系统专著,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中医外科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外科发展的全盛时期。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是正宗派、全生派和心得派。以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该书细载病名,各附治法,条理清晰,自唐到明的外科治法,大多收录,十分完备,后人有“例证最详,论治最精”的评价。该书重视脾胃,认为“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善于应用刀针手术及腐蚀药,使毒外泄,并倡导脓成切开,位置宜下,切口够大,腐肉不脱则割,肉芽过长则剪,对手术截除息肉(鼻痔)法,挂线、结扎痔漏等,描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