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实践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浅析实践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一百多年历史演进过程的理论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批评范式-它的基本特征、思维方法、话语表达方式的整体反思和本体追问。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章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问题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质问题的探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不仅存在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定历史时间段,而且贯穿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整体历史时段。在这个整体历史时段中,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如何理解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因强调政治维度所形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紧张性结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应如何理解和追问构成20世纪上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内涵以及它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主题存在的。
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解释文学的批评观念出现在中国的,而且是作为介入中国社会、改造中国现实的革命武器出现的。干预现实、解决中国问题与中国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文学实践观构成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框架。就此而言,实践观点是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问题的哲学基础、学理依据,正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特别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深刻的理论内部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才可能在思想导向上坚持向中国社会现实、自身文艺实践历史经验的开放。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哲学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始终围绕中国在社会革命、政治经济改革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文艺问题展开问题对话,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术语范畴、问题框架、研究对象的中国化、具体化。
进一步讲,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是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与自身历史传统、其它文艺批评流派展开互动对话,从而超越了“五四”抽象的“人的文学”观,构建了以人民为本位的人民文学实践观,形成了以文艺大众化为主要载体的文艺实践模式,最终在本体层面上通过“人的文学”命题的不断反思和对话,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范式变革,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和价值视野。
一、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开放性问题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对传统哲学形态的根本创新,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哲学的致思取向从抽象的观念世界、理论世界转向具体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实践世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转换就在于哲学不再是为追求一个终极抽象的精神本体,而是要直面人的现实生活实践,能够对动态变化的历史现实、社会行动加以指导的实践理论,这样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打破了传统理论哲学建构封闭的思想体系的思维路径,让哲学成为回到历史、对应现实、面向未来的开放性理论体系,所以马克思说唯物主义历史实践观“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②。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就是人类实践活动过程的展开,就是人类以实践方式实现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交往关系史,同时也是人类不断显示出自身生命本质内容的价值实践史。
二、实践逻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那里,阶级、政治、革命、人民等术语范畴不仅是一个理论范畴,更是一个实践范畴,可以说离开实践的历史经验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些理论框架就不能得到正确理解。实践的逻辑是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一系列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内在本质联系的前提。从历史经验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特质就是在遵循实践逻辑的基础上逐渐走出从经典文本和理论教条出发的研究立场,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文学与政治关系、文学与人民关系、文艺大众化问题、文学与革命伦理、文学与生活、作家世界观改造、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政治伦理责任、现实主义创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中国化的独特理解和重构,解决了中国革命实践和文艺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尽管在一些人看来,20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基本上是被政治气氛所笼罩、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封闭型文论批评形态,但是如果仔细深入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政治问题关注的历史根源,就会发现这是由中国要摆脱旧有的传统社会专制制度和严峻的民族危亡现实所决定了的,也即是李泽厚所说的“启蒙与救亡”的问题框架所决定了的,这个基本问题不是哪一个领袖意志所能完全左右的历史客观意志,所以直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