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理论与实务研究学校建筑与环境行为科学.pptVIP

学校建筑理论与实务研究学校建筑与环境行为科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建筑理论与实务研究学校建筑与环境行为科学

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研究 學校建築與環境行為科學 指導教授:林海清 老師 學生姓名:吳舒靜 報告日期:2002/04/14 環境行為研究的理論分析 一、環境與行為的基本概念 環境與行為的意義 環境知覺的概念 二、環境與行為的研究類型 三、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模式 Gifford的研究模式 Moos的研究模式 四、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方法 學校建築規畫與學生行為 英國首相邱吉爾(W.S. Churchill)有句名言:「我們先塑造建築,然後建築再塑造我們。」(We shape our buildings; thereafter they shape us.) 一、學校規模與學生行為 二、建築設計與學生行為 三、活動空間與學生行為 四、教室情境與學生行為 環境與行為的意義 1.環境的意義: ** 韋氏辭典的定義:「環境是圍繞人們的事件(circumstances)、事物(objects或情況(conditions)」。環境是個體生存空間中一切人、事、物的總稱。 2.行為的意義: ** Lewin的場地論(field theory):行為(B)是人(P)與環境(E)互動的結果。B = f(P,E)。 ** Gifford(1987):個人行為隨其生活空間(the life space, L)而變化。B = f(P,E)= f(L)。 環境知覺的概念 1.環境知覺的涵義: 具有人格價值等特質(trait)的人們,帶著動機、期望和目的等心理狀態(state),進入實質環境脈絡(context)中,透過感覺與行動,選擇接收環境訊息,根據過去的環境經驗,經由一系列的感情(affect)和認知(cognition)等心理轉換,處理環境訊息的心理過程(黃茂容,民78)。 2.環境知覺的重要(deHaas Gillespie,1979): (1) 環境知覺對學校參與者而言,其為一影響因素。 (2) 環境知覺幫助人們運用現存的環境以改善態度及行為。 (3) 環境知覺協助人們在其環境中能有積極的改變。 在環境與行為的關係上,個體對環境刺激的認知與訊息處理是其行為選擇的重要關鍵。 就學校教育情境而言,學校物質環境和規定的建構行為,對學校的參與者---包括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和家長,有極深的影響。 環境與行為的研究類型 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模式 Gifford的研究模式 Moos的研究模式 環境與行為的研究方法 用後評估(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POE) POE是用以檢視環境設計對使用者之效果,其常用的方法,據Bechtel和Srivastava指出有14種之多,包括:(1)訪談,開放式;(2)訪談,結構式;(3)認知圖;(4)行為圖;(5)日記;(6)直接觀察;(7)參與觀察;(8)縮時照相照片;(9)連續照片;(10)問卷;(11)心理測驗;(12)形容詞檢核表;(13)檔案資料;(14)人口統計資料(引自Zimring,1987,p.277)。 學校規模與學生行為 學校規模(school size)通常是就學校班級數或學生人數的多寡而言。學校規模大小對建築密度、校舍配置型態、教學空間類別需求、建築物樓層高低、服務性附屬設備需求、學生活動空間、相互干擾程度、校園整體意象等可能有不同的影響(黃耀榮,民79)。 建築設計與學生行為 學校建築之設計適當與否對學生的感官有直接的影響,從而對學習興趣也會產生作用,尤其對幼稚園、小學及初中的學生影響最大。一個人對人生之悲觀或樂觀、消極或積極、疏離或合群、鬥爭或和諧、恐懼或勇敢,常與幼少年期所處之環境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理想的學校建築在設計上應多強調在積極、開朗、和諧、合群及勇敢等方面的特性(于宗先,民79)。研究發現: ** 學校建築設計: 如校舍的緊密性或開闊性、位置和佈置、空間關係和大小,走廊系統的性質、樓梯和走廊交叉數,建築物入口數和配置,以及樓層數等等,會影響學生非正式互動的品質和次數(Myrick Marx,1968)。 ** 學校建築年代:(以興建年代或現代化為指標) 學校或教室設施的充足或貧乏,以及教育經費對學生成就會有影響。 ** 學校設施設計: 如空間關係(流動空間和工作站遍佈學生使用之區)、高視度、舒適和訊息(音響的控制、週全的採光、舒適的色彩),可促進學生自由和控制之平衡(Lilley,1986)。 活動空間與學生行為 活動空間的設計,應從適齡、適性、適量和適用,作為最大原則的掌握。 (一) 個人空間、領域與學生行為 個人空間(Smith,1978)是指人們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彼此間所保持的間距量(the amounts of separation)。 (二) 開放空間與學生行為(George,1975)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