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上之应用-高雄区农业改良场
基因工程與作物品種改良
蔡奇助1 曾東海2 王強生3
1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2, 3農業試驗所農藝組
摘要
地球的耕地面積有限,已無法負擔急速增加的世界人口。如何有效快速的改良作物品種,提高農業產量或產值,已成為農業研究的首要目標之一。傳統育種方法屬於雜交育種,品種改良主要受種原變異之限制,而不同物種 (species) 間之雜交頗為困難,育種成果難有大突破,「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 很難再發生。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進行作物品種改良,係指以遺傳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技術,將特定基因或性狀導入缺乏此基因或特性之目標作物 (target crop) 的育種方法;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進行作物品種改良,可以突破種原之限制及種間雜交之瓶頸,創造新性狀或新品種,亦即未來「基因革命」(gene revolution) 很可能迅速取代「綠色革命」。今後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進行作物品種改良,可朝下列重點努力:創造高附加價值之轉基因作物品種;育成具環保特性之抗病、抗蟲及抗殺草劑等作物品種,減少農藥之施用;育成具耐旱、耐寒、耐熱及耐重金屬等具環境忍受性之作物品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代謝途徑創造新花色或提高營養成分;利用植物做為生物反應器生產醫藥用化合物、疫苗或生物塑膠等,特殊高價值產品,提高農業產值。這些基因改造的作物品種,除具有較高產值外,更可申請品種、基因或產品專利,未來我們將進入「基因農場」(gene farming) 的時代,使農業真正邁入永續化。
關鍵字:基因工程、品種改良、基因革命、基因農場
前言
農業生產主要依賴土地、水分及空氣等環境因子,然而在全球環境急遽變遷下,加上土地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空氣及工業污染等因素,使土壤、水分及空氣品質等農業生產所依賴之自然資源急遽耗損。因此未來的農業生產需較以往克服更多的土地、水分及空氣等自然資源之限制。
目前世界人口已超過60億,根據人口學家之估計,公元2025年時,人口會增加至80億,到了公元2050年甚至超過100億。據估計在公元2020年前,全球糧食生產需維持每年1.2%的成長,方能滿足全球人口的成長。雖然在過去四十年中,由於作物育種及栽培技術的改進,糧食的成長尚足以因應人口的成長。但由於自然資源的耗損,與環境的破壞,水資源的流失,加上傳統育種技術與栽培技術已發展到目前的巔峰狀態,能夠增加糧食生產的方法是增加耕地面積。目前世界農耕總面積為六百萬平方英里,如果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沒有提高,至公元2050年需要一千五百萬平方英里耕地面積。然而,由於人類的耕作,造成土壤中累積的鹽分漸漸提高,造成鹽害。據估計,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灌溉土地均存在鹽害的問題,使得適合耕作的面積逐漸縮減中。此外,據調查,幾乎所有的科學家皆相信,在未來的20年,水資源的供應將會嚴重限制農作物生產。
以目前糧食生產狀況預估,傳統農業將受到土地、環境及經濟等因素之限制,屆時地球有限的耕地面積及農業生產體系,將無法負擔急速增加的世界人口。在可預見的未來,人類將會面臨重大糧食危機,生產足夠糧食對未來而言是一項挑戰,因此必須先未雨綢繆。
傳統農業產量之提高,主要依賴品種改良。育種時,可以選擇具有適當的性狀交配,以培育出具有優良特性的作物品種。1950至1960年間,在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 (IRRI)及在墨西哥的國際玉米及小麥研究所 (CIMMYT) 的農業學家將矮性 (dwarf) 基因自台灣育成的日本型 (japonica) 水稻品種低腳烏尖,導入印度型 (indica) 水稻品種台中在來一號 (Taichung Native 1, TN1)育成世界上第一個半矮性 (semidwarf) 的新品種IR8。此外,在CIMMYT的農業學家,也育出半矮性的小麥品種。具半矮性株型的水稻及小麥品種,具有強稈、不易倒伏,對肥料反應敏感及株型佳、受光態勢良好等農藝特性,配合良好的施肥及水分管理等栽培技術,可提高產量達50﹪。作物育種與肥料、灌溉等技術大量運用,使得糧食的產量提高,造就農業史上的重大成就,稱為綠色革命 (green revolution)。
以小麥、玉米及水稻等世界三大穀類作物為例,雖然其平均年產量,自1967年以來每年均有小幅增加。然而,大多數的農藝學家及育種家均一致認為,這些作物已達到其產量潛能或生產瓶頸。目前產量的微幅增加,係因栽培技術改進及病蟲害控制得當所致,因此產量很難再有突破。在傳統作物育種及栽培技術改進在增加產量方面,已經到達一個瓶頸,亦即第二次綠色革命很難再發生。今後必須尋求新科技,結合傳統育種技術,方可能使糧食生產有新的突破。
「生物技術」被視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科技之一,如何應用此一新興科技,結合傳統育種技術,進行作物品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导学案.doc VIP
-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省一等奖】.docx
- Hasselblad哈苏相机X2D II 100C User Manual - 简体中文用户手册说明书(中文版).pdf
- 中国计量大学803传感器技术1--2011--2020年考研初试真题.pdf VIP
- 参保单位派出证明.docx VIP
- 2025届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英语试卷(含官方答案)原卷.pdf
- DB23_T(1621.10-1621.14)-2015: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三).pdf VIP
- 12YJ1工程用料做法.docx VIP
- 中考冲刺励志文案【90句】.pdf VIP
- 05175税收筹划自考课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