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行政化”视域下对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docVIP

“去行政化”视域下对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去行政化”视域下对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doc

“去行政化”视域下对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校行政化倾向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又是高校去行政化的重点和难点,从高校领导集体到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去行政化依然困难重重,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健康发展。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改革应从领导集体、管理队伍、教师队伍、治校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人事制度;管理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13-02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了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见,褪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的行政化色彩,回归高校发展独特方式的需求已刻不容缓。但目前经过3年多的实践,改革的步伐还十分缓慢,改革的进程倍受阻力,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在于高校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势必对既得利益者的权力“侵害”。   一、目前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阻力和难点   1.高校领导集体组成的“行政化”倾向。长期以来,高校领导集体的形成、决定和去留其决策权多来源于上级部门。发展至今在很多地方,高校领导已成为上级行政部门为解决干部级别待遇、落实政策的方式,很多高校领导,特别是一些领导集体中的主要负责人在管理学校之前多年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从未从事过教育工作,不了解高等教育规律,而且长期的行政管理经历培养形成的思维方式、掌控思想、行政习惯、处事态度的“行政化”很难根本改变,固态的思维模式对高校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高校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领导集体的“行政化”思维是影响高校“去行政化”的主要内因。   2.高校管理机构的“衙门”映射。高校的党政机关,除了自己独有的为数不多的教务处、学生处等几个部门外,基本上是按照“对上”思想设置政府模式的各种机构,诸如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监察处、审计处、人事处、财务处、基建处等,基本上级行政部门所设有的机构都能在大学中找到相应的部门,导致大学内行政机构庞大,同时,这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长期往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行政机关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模式。因此,高校的“衙门”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行政化”思维是影响高校“去行政化”的主要阻碍因素。   3.高校管理队伍的“职业化”水平低下。随着高校工作环境的不断改善,待遇的不断提高,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在高校参加工作的人员资格一概上升为硕士研究生,这一做法对于提升高校人员的学历水平有一定的帮助,但在我国硕士研究生还处于精英教育的环境下,大部分高校对于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引进还是为了满足学科、科研建设需要。同时,原本以学科、科研引进的人才又因为种种原因将这些人留在了管理岗位,造成了部分参加高校管理工作的研究生不满于现状,简单的工作内容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岗位认同度低,绝大多数研究生没有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意愿,工作能力提高缓慢,妨碍了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4.高校教师队伍的“教授化”水平低下。高校职称评定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建立至今,虽在细节上作了很多的改进和提高,但是从根本上“唯科研论”、“唯项目论”、“唯文章论”的职称晋升标准并未改变,以至于发展到“唯科研定能力”、“唯项目定绩效”、“唯文章定成果”的现象导致教师局限于自己的“科研圈”中,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学生的成长与自己无关,制度逼迫教师“自私自利”的现状无法改变,教师无心在教学上花费精力,教学质量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不断下降,虽国家教育部门也通过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质量认证等方式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但实际效果甚微。“唯成果”的指挥棒下,教授的“教授能力”低下,甚至有学生反映助教讲得比讲师好,讲师讲得比教授好。   5.“教授治校”观念的长期博弈。早在蔡元培时代中国的著名学府――北京大学便尝试实行教授治校。解放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环境下的大学发展基本处于政府的约束之下,政府对大学统得过多,大学缺乏应有的活力,损害了大学精神。新的历史时期,教育界又重提“教授治校”,认为使大学重回教授管理之下才是中国大学发展的出路,殊不问,今天之“教授”可与当年之“教授”同日而语?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也与当年的大学相去甚远。简单地实行“教授治校”已不能达到以往的效果。   二、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困境的成因   1.“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官本位”是大学“行政化”的深层诱因,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难的根本原因。大学以“级别”论强弱,行政干部以“级别”论高低,无论是大学,还是大学里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