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悱”在先“启发”在后.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愤悱”在先“启发”在后.doc

“愤悱”在先“启发”在后   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由此看来,大凡学子要想学有所得,一定会有一个努力想弄明白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被“挤兑”了,那必定一无所获。因此用一份等待,还给学生“愤悱”的可能性比什么都重要。或许,朱熹的这句话用到教学中也同样适用:要想收到学生对所学内容感性的体悟,为师者就需静静地等待,看似太过热闹的课堂其实禁锢了你,学生真正思考下的收获会随着热闹将近而烟消云散。   因此,在拥挤中留一段空白是一种智慧,在愤悱之后停留一段时间更是一种境界。如果教育教学中能这样,真好!   从教十多年至今,感觉自己仍然会在每堂新课前紧张不安,甚至经常会把既定的备课教案推翻,预期能够更完善。一次次、一年年,虽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每节课上,自己激情昂扬,力求把每一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努力配合互动回答,却越来越发现这样的课堂依然是教师的课堂,学生没能进行完整有效的思考,收效甚微。可能是固有的责任心催促我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希望学生能把老师讲过的每一个要点都记住、理解,但事实证明事倍功半。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反思了很多次,也尝试了很多种新的教育教学的方法,结果在《影响教师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中领悟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真正内涵。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其实就是需要教师的“等”,等待学生思考,等待学生表达,就像书中所说的:“等”其实不需要太久,只需那么一两分钟,也是为学生创造了暂时的“宁静书斋”。在这样一两分钟的等待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缓冲,更有了一些放松,也有了一些自信,为更好地迎接下一轮的冲刺做好准备。在教学中,我关注到了这样的可贵经验,也正在实践中……   我认为语文课堂中的“等待”可以表现为:多一些倾听,等待学生走进文本。以诗歌教学为例,对于诗歌的阅读一直都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定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据此,教师就应留出学生自己情感体验的空白,将最美的画面交给学生去欣赏。   如我在讲授《春江花月夜》一课时,充分运用了“等待、倾听”这一点。这首诗意境唯美,但理解起来较难,按照以前的做法,句句都由老师来分析,那传达的只是教师的理解,你努力把“春江花月夜”这些图景都尽善尽美地表达出来,学生也许能够心领神会,但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无法真正地还原出自己头脑中那一幅幅图景,更无法深入地研究作者之所以能这么描摹的真正动机。这样的教法,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收效甚少。如果能带领学生慢慢地走进图景中,让每一个个体去欣赏他们眼中的美,从而形成他们各自的发现、质疑、解答,那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因此,在教授的过程中我刻意放慢了进度,留足了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结果发现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能发现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师在备课中不曾顾及到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在静静地聆听中偶尔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强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在教师的等待中有了这些贴近自身理解的思考与交流,大大促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课堂中的“等待”还可表现为教师能说而不说,促进学生调动自我的思维意识,从而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构建。的确,语文教师不要急着把自己所谓高深的学问生硬地传授给学生。一堂好的语文课不能用帮助学生解决多少问题来衡量,而应该看它是否引出了有趣、有益的问题,是否能够激发学生读写的兴趣。关键的时候点到为止,给学生留有充分想像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如在讲授《老王》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能说而不说的方法,充分等待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在讲解时,我只对文本的写作背景和缘由介绍了一下,其余的有意留给学生自己去阅读、发现、思考和总结,学生很感兴趣,也在自己的阅读发现中逐渐完善老王在作者笔下的形象,甚至有的学生还质疑作者的做法,提出了相当有价值的问题。的确,教师在这一堂课中并没有预设什么,却收到了学生如此精彩的讨论,还有什么会比这种情况更令人欣慰呢?相信这样的做法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目中的“老王”,而不是强加给学生教师心目中的“老王”。慢慢地,学生必然会在自我的体验中形成有价值的认识,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再次,“等待”还表现为教师提出问题后停一停,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现。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如果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往往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很多看似设计完美的课堂,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本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因为怕冷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