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分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VIP

探究数学分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数学分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

探究数学分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我们农村中学,数学无效学习的学生比例较大。其原因很多,但是与我们老师在课堂上长期采取“抓中间,促两头”的教学方法有关,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对中等生的教学上,忽视对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培养,长期下来必然形成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感觉课堂没有挑战性,突出表现为学习没动力、没有成就感;而后进生“吃不了”,感觉在班级中没有自己施展的舞台,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突出表现为上课不愿意回答问题、作业不会做,时间一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丧失。   一、尊重个体差异,科学进行分层   “知其心,然后方能辅起失也。”“分层”不是随心所欲地盲目乱分,而是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智力、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极优、优秀、中等、一般四个层次的学习小组,但为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在班级上公布各层次学生的名单,笔者就根据分好的层次给学生分座位,原则上是五人一小组,每组都包含有至少一个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这种编座法的好处是: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这个分层是动态的,可以根据他们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学生的层次只是从教学的某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成绩的大致定位,它只能作为教师个人的执教秘密,不能在学生中透露,以免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   二、体现差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学生是有差异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任务,因此,分层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它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只为某个层次的学生备课。教师要在统一的考试大纲的指导下,对考点进行分层处理,A层学生要达到考纲的所有要求,要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公式和实际的解题能力,B层学生要达到大纲80%的要求,C层学生则要让他们达到50%的大纲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体现分层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分层   因为老师很难预料课堂上会发生什么,所以教学过程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掌控的部分。为了鼓励C层学生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我在问题的设计上做了处理。同一个知识点,设计问题有梯度,从简单的提问入手,给C层的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启发他们思考探索,提高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比原来活跃多了。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我都允许同一组的同学帮忙。如果这一组都回答不出来,我会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组的同学抢答。案例1:在“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次、2次、3次、4次、5次,让C层学生列式计算纸张的厚度,他们容易得到:折叠一次:0.1×2=0.2毫米;折叠两次:0.1×2×2=0.4毫米;折叠三次:0.1×2×2×2=0.8毫米;折叠四次:0.1×2×2×2×2=1.6毫米;折叠五次:0.1×2×2×2×2×2=3.2毫米。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的增长.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一层楼有3米高,把足够长的0.1毫米的纸连续折叠20次会有多少层楼高?B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知道:连续折叠20次大概有35层楼高。在投影上显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它们的高度。然后提问:折叠几次就会超过珠穆朗玛峰?鼓励学生大胆猜想。A层学生能够通过思考知道,连续折叠27次就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的设计,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评价分层   作业和考试分层是课堂练习分层的补充和发展,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我的做法是:对C层常表扬,不断发现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制评价,我会经常对他说好的一方面,也告诉他竞争对手这段时间学习很不错;而对A层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我会经常以前几届优秀的学生为例,给他们讲解别人的做法。我把学生成绩量化,四人竞赛小组每次考试成绩按第一、二、三、四名分别得10、8、6、4分。再根据学生课堂和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