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山-兴蒙造山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天山-兴蒙造山系

第五章 天山-兴蒙造山系(褶皱系) 欧亚大陆古植物分区 大地构造轮廓与分区 一 阿尔泰 (晚加里东-早海西) 二、外准噶尔 (中海西) 外准噶尔褶皱系发展简表 三、准噶尔-吐哈地块 四、天山 (晚海西) 第二节 东部区二级构造单元特征 一、额尔古纳 额尔古纳褶皱系 二、北兴安岭 北兴安岭乌奴尔剖面 四、吉黑造山带 东北地区基底分布 六、阴山北-吉林东造山带 (据Xiao et al.,2003) (Wang et al, 2008) (据Xiao et al.,2003) (据Xiao et al.,2003) 位于我国东北方,大兴安岭以东,包括松辽平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吉林、黑龙江省东部的低山丘陵区。在大地构造区划上归属“天山-兴蒙海西造山带”,其构造线NNE向,是由于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活动构造带的影响。 1.? 松辽中新生代拗陷(松嫩地块) 2.? 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 其西界牡丹江断裂,南部即兴凯地块(包括延边) 3.?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造山带 兴凯运动 佳木斯地块出露最古老的岩系麻山群,为一套片麻岩、片岩、大理岩,为麻粒岩相深变质岩系,获Ar39/Ar40 年龄2539Ma 。 原定绿片岩相的黑龙江群,90年代初,在其中发现了奥陶纪的几丁虫和放射虫-硅质岩,说明是-构造混杂岩带。 麻山群外缘的一套浅变质千枚岩、炭质板岩称张广才岭群,属中、上元古界(Pt2+3)。 上述岩群向北延,与俄罗斯布列亚地块(Pt2+3-∈1 )一致,因此被认为是兴凯运动形成的基底。布列亚-佳木斯地块是一个有Ar与兴凯期基底组成的陆块,其西部伊春地区发现∈1三叶虫,下古生代台型的盖层出露在兴凯地块,生物组合与西伯利亚板块一致,属于西伯利亚亲缘微陆块。 由于佳木斯地体西缘“黑龙江群”中发现放射虫硅质岩,并发现加里东期的兰闪石片岩,说明早古生代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之间有小洋盆相隔;而S末拼合为一体,形成黑龙江微板块。南部与中朝板块仍隔着古亚洲洋。中海西期C1末,贺根山-嫩江带封闭,松嫩与兴安亦拼合。 D-P 沿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发育了一个拗拉槽,北部为一套海陆交互-陆相砂板岩、砂砾岩,厚800-1000米;局部夹中基性火山岩;南部为近陆浅海相砂板岩、大理岩,厚达15000米。在兴凯地体南缘,延边一带P1-2发育一套中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和陆坡型滑塌岩。 海西晚期至印支期,随着中亚-蒙古海的封闭、消亡,南与中朝板块拼合碰撞,引起张广才岭拗拉槽,褶皱封闭,并伴随佳木斯地块西缘上甘河晚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带(NNE向)的形成。上述花岗岩应属裂谷闭合的碰撞型花岗岩,构成了我国北方规模庞大的以白岗岩为特征的花岗岩带。 晚古生代是天山活动陆缘带发育的主要阶段,D-C3是最强烈活动时期,南、北天山拗陷幅度均达20000m;北天山发育巨厚的中基性火山岩(蛇绿岩套)到钙碱性喷发;南天山则以复理石、碳酸岩为主。 中天山成为当时的水下隆起或古岛弧,这样北、中、南天山恰好构成塔里木板块北缘沟-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很明显,天山是从O2后开始从塔里木板块北缘分裂而逐渐发育起来的岛弧型活动大陆边缘。 Geological map of the Chinese western Tianshan belt (Wang et al. 2008). 1 (NTF); 2 (MTSZ); 3Qingbulak-Nalatifault (QNF); 4Sangshuyuanzi fault; 5Jinghe fault. A, Houxia; B, Gangou-Mishigou; C, Yushugou; D, Guluogou-Wuwamen; E, Heiyingshan; F, Kulehu; G, Aheqi;H, Kekesu; I, Nalati. 由于晚海西运动十分强烈,并相伴着大规模花岗岩的侵入,故人们常称之为“天山运动”和 “天山花岗岩”。其中含有丰富的多金属矿产,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 目前所见的紧闭、复杂的扇形复背斜褶皱和大规模的逆掩推覆构造,是早更新世末晚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 HP-UHP eclogite-blueschist belt Low-P belt 南天山演化 Zhang et al., 2007, Lithos. 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演化 260 Ma 236-238 Ma (5)额尔古纳 早加里东-早海西褶皱 (6)北兴安岭 中海西褶皱系(D-C1) (7)黑龙江微板块(松嫩、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  (贺根山-黑河断裂) (8)内蒙-吉黑 晚海西褶皱系 (西拉木伦河-延吉断裂) (9)阴山北-吉林东 加里东-晚海西褶皱系 以Z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