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莸的胚胎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蒙古莸的胚胎学研究

附件2 论文中英文摘要格式 作者姓名:高建平 论文题目:蒙古莸的胚胎学研究 作者简介:高建平,男,1986年11月出生,2007年09月师从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贺晓教授,于2010年6月获硕士学位。 中 文 摘 要 植物胚胎学作为植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它与植物细胞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学科联系密切,是农林科学,特别是植物育种和植物栽培等应用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并随着植物胚胎学被广大植物学工作者所认识,它新的理论上的成就和实验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对农业和林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近几十年生殖生物学的发展,其研究成果不但推动了植物生物学的发展,同时也为相关学科,如遗传育种、基因工程、物种的起源与进化、野生药材的引种驯化及濒危植物的保护、繁殖与利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上世纪80年代以来,依据胚胎学研究性状,现代最重要的几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同时作了修订。胚胎学研究在系统学上的应用得到广泛的重视并作为重要的证据之一。 目前对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 Bung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花粉形态、生药组织学特征以及引种栽培管理、生物生态学特性等方面,研究内容零散且不成体系,而对于蒙古莸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尚属空白。一方面是作为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资源植物,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种群生长特点和人为因素干扰,蒙古莸的分布范围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也逐渐减少。因此,如何扩大种群及扩展资源是其保护和推广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对其胚胎学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积累生殖生物学基础资料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可丰富马鞭草科胚胎学和系统学研究资料,为马鞭草科的系统发育提供胚胎学方面的证据。 本文实验材料取自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郊内蒙古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材料用FAA固定液或者纳瓦兴改良液(配方3:甲液(1%铬酸60ml+10%醋酸40ml):乙液(福尔马林20ml+蒸馏水80ml)=1:1,用时临时混合)固定并保存。通过常规石蜡切片法切片,铁矾-苏木精法染色,PAS反应显示多糖变化,Olympus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照相,结合测量、外部观察,在显微水平上对蒙古莸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并就马鞭草科的系统位置进行了讨论。主要结果如下: 1. 花药壁发育、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 蒙古莸幼小花药的原表皮以内是一群分裂活跃的细胞,经过多次分裂,花药发育到横切面呈四边形时每个角隅处的表皮下分化出多个孢原细胞,形态有别于周围的细胞。之后孢原细胞进行一次平周分裂,产生初生周缘细胞和初生造孢细胞,初生周缘细胞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形成2层次生周缘细胞。其中,外层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和多次垂周分裂,形成药室内壁和中层,而内层不进行分裂,直接发育为绒毡层。花药壁发育完全时,由外到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绒毡层,发育类型属于双子叶类型。 初生造孢细胞经过几次有丝分裂形成次生造孢细胞,进而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进一步发育,进入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与大多数被子植物相同,历经减数分裂Ⅰ和Ⅱ,胞质同时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多为四面体型排列,偶见左右对称型。胞质分裂为同时型。 随着胼胝质的逐渐溶解,小孢子从四分体中释放出来,经过单核早期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小孢子、二细胞花粉几个时期直至花粉成熟,蒙古莸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沟。 2.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蒙古莸为上位子房四室,每室具一个倒生胚珠,着生在心皮腹缝线汇集行成的中轴胎座上。子房腹缝线上产生一团突起形成胚珠原基,之后前端发育成珠心,基部发育成珠柄。在造孢时期,珠心基部发生一环状突起并向上生长,到大孢子四分体时期包住珠心,形成单层珠被,在其顶端不愈合留有细长的珠孔道,珠心为薄珠心类型。 珠心表皮下的一个细胞分化为孢原细胞,不经过分裂直接发育为造孢细胞,并行使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进一步增大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型排列的大孢子四分体。之后靠近珠孔端的三个大孢子相继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 功能大孢子形成以后,逐渐发育为单核胚囊、二核胚囊、四核胚囊、八核胚囊。八核胚囊合点端和珠孔端各有一核移向胚囊中央,形成中央细胞,2极核排列方向不定,在受精前并未融合成次生核。八核胚囊中近珠孔端的三个核一个分化为卵细胞,两个分化为助细胞,形成卵器。蒙古莸雌配子体为单孢发生的7细胞8核‘蓼型’胚囊。 3.受精及胚和胚乳的发育 蒙古莸柱头接受花粉几小时后,花粉就开始萌发。开花40~48小时后,花粉管就到达胚囊进入助细胞,释放内容物及两个精子。受精前卵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极性。两个精子一个移向卵细胞融为只含一个核仁的受精卵,形成合子。经历一个短暂的休眠期之后,合子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