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ppt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一中外古代文明的演进第1讲古代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和发展——先秦、秦汉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答案 (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宗法观念造就了同族、同姓、家国一体、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的共同文化心理;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了“国”与“家”不可分的共同民族意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3)材料三认为宗族是现实社会对立物;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乡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拓展延伸】 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历史影响 (1)政治上: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发展,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无法发展到近代科技;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和保守的不足;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和睦的观念。 主题三 从先秦“百家争鸣”到汉代思想大一统的演变 视角1 从社会现实角度考查儒家思想的特点 【考题5】 (2015·课标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 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审题定位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解题关键 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董仲舒的汉代儒学、宋明理学都被统治者采纳,故A项错误;B、D两项是对题干的错误阐释,排除。 答案 C 视角2 从传承与发展角度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特点及影响 【考题6】 (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审题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董仲舒的新儒学 解题关键 由题干材料中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可知该学者是西汉的董仲舒,C项正确。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A、B、D三项均与题干所示思想特点不符。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拓展延伸】 1.不同史观审视百家争鸣 (1)唯物史观角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2)阶级史观角度:孔子、老子主张社会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2.诸子百家对立主张的比较 (1)治国主张: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伦理观: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人生态度: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模块链接] 主题四 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考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社会转型的特征 【考题7】 (2014·天津文综,12)(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重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