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doc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教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教学方法探究,教学过程“正获身,非失身”,和道学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李贽还有哪些思想,他又为什么自命为“异端”呢? 讲授新课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 材料五:“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焚书·答邓石阳》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李贽的进步思想可以概括为: ①反正统:(材料一、二、三)自称“异端”,公开打破对孔子(孔孟)的迷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②反传统:(材料四)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提倡男女平等。 ③(材料五)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然,要顺其自然。 教师过渡:李贽的思想惊世骇俗、离经叛道,这和他一生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 2.李贽 用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李贽的生活经历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前两直接影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教师过渡:人都是社会的人,李贽的思想除了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系,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一下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状况。 二、背景:明末——封建社会晚期 引导学生联系必修1和必修2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明末之际的社会情况,师生共同讨论并解答问题。 提示:从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思考: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政治:吏治腐败;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封建传统礼教的禁锢(道学家)西学东渐 教师过渡:这些深深的矛盾并没有随着清军入关而结束,正相反,明末清初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社会愈加动荡,反映在思想领域里就是出现了一批具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有三位。 三、明清三大思想家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完成明清三大思想家对比的表格。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主要思想 其他思想 具体影响 代表作品 师生合作完成表格,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位思想家的代表作书影,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三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黄宗羲:政治上,激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改革君主专制,强调衡量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看广大百姓快乐与否。经济上,他驳斥轻视工商业的传统思想,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即“工商皆本”。思想上,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 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已有耻”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主张经世致用。(释义: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顾炎武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他认为,保卫一家一姓的国家,是君主及其大臣的事,而保卫天下是所有人的事(这段话后来被后人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王夫之: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体系。 教师过渡启发:虽然这三位学者的思想各有侧重点,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主张。请同学阅读提供的材料然后思考总结。(可以分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一: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有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