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塘官立上午小学.doc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观塘官立上午小学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 “三歲定八十”這句諺語,反映出我們普遍認為年幼時的生活經驗,往往能決定將來的性格。關注孩子成長的人士亦提倡在幼年期打好成長的基礎,對他們日後的適應帶來正面及積極的影響。 小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關卡,實際上是一個適合的場地,來為學生提供正面的經歷,好 觀塘官立上午小學關注小一課程作為基礎教育的起步點,幾年來都積極留意小一學生由幼稚園過渡到陌生的小學的適應問題。他們發覺小一學生在適應小學生活上是需要啟導和透過正規課程去達致的。他們覺得學校以往單憑開學後幾天的特別安排,或者是班主任課的輔導,小朋友的適應發展有限。 小一學生對於與幼稚園截然不同的學習硬件,如學校環境、課室佈置、上下課安排等,以及學習軟件如學習內容、小組活動形式、家課及評估要求,都有適應上的困難。任教小一教師都感到十分吃力。於是,校長聯合教師討論從正規課程層面辦好適應能力的訓練,希望能為小一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 總括來說,觀塘官立小學的小一老師就是想透過”幼小銜接“課程,“務求讓小朋友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以建立他們終身學習的良好基礎和信心。”(觀塘官立上午小學:一年級教學計劃書) 2. 研究意義 基礎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因為學校生活佔據他們大部分的心靈空間。而小學教育亦是終身學習的基礎階段,擔負著培養良好公民的責任。 2.1 社會期望 近年,社會人士十分關注幼兒教育和小學的銜接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梁錦松先生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週年大會年六月三十日學一年級開始,學校比較強調紀律,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小朋友來說,轉變不可謂不小,部份小朋友在適應上遇上困難,是一點也不出奇的,如何幫助他們適應小學生活,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意見認為,應該加強幼稚園高班的課程,打好幼稚園畢業生的中、英、數基礎,以便他們更易融入小學的學習環境高班 但是,亦有意見認為 課程發展趨勢 「教育制度檢討改革方案」提到加強幼稚園和小學的銜接的必需性。建議在小一採取有效順利銜接的措施,如幼稚園和小學互相探訪或合辦活動、舉辦小一家長迎新會等。 在“學會學習”中的小一課程中建議加強個人及群性發展,“運用學生生活中遇到的事件有效地將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培養”。其中包括尊重規則、自律、願意適應轉變、積極、開放的態度。 課程發展議會(2001年6月)亦強調學校應“審察情況,回應本身準備程度及條件,制行校本課程”。報告中建議學校在2001至2006年可落實推行的四個關鍵項目中,其中以德育及公民教育為首,意思是指學校可採取彈性的課程架構,在小一及小二提供整合式的學習經歷,去發展共通能力,培養積極的態度及價值觀。 3. 研究目的及問題 基於社會要求加強小學與幼稚園課程的連續性(Continuity)以及課程發展整合性的趨勢(Wholistic approach),觀塘官立上午小學希望透過以幫助小一學生銜接小學為目標,為期四個月的銜接課程,讓學生適應與幼稚園不同的學習模式。另外,學校透過以學習經驗為本的課程組織,給予小一學生統整式的學習,使他們能夠有效地聯繫知識,發展共通能力,從中培養出積極學習的態度及與人交往的價值觀。這幼小銜接課程是藉著行動研究法,去評鑑幼小銜接課程的效能,探討以下三個關於適應能力的問題: 幼小銜接課程能否提升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的能力? 幼小銜接課程能否提升學生適應社交生活的能力? 幼小銜接課程能否提升學生適應學習生活的能力? (二)文獻概覽 1. 幼小銜接課程的理念 人是群體動物,離不開社會生活。學校一直被視為兒童社會化的傳統機構。Dewey(1961)曾指出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教育即生活。根據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人在發展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潛伏著一種“危機”(Crisis),若不能安然渡過,便會阻礙,甚至危害其健全的人格發展(鄭肇楨,1984)。 兒童由幼稚園,升到小一階段,面對新學校環境,陌生的人際交往以及另一種學習模式的挑戰。這個時期稱為“勤業與自卑”(industry Vs inferiority)。他們充滿求知慾,開始留意各種規範,而嘗試使自己適應。如果不能成功過渡的話,他們會有己不如人的感覺,因而失去興趣,不再勤業,甚至有孤立及退縮行為。 結合學校教育理念和人格發展範疇的理論,基礎學校教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初小學生經歷良性的學習經驗,學會適應新校園,處理人際溝通技巧和建立新學習模式,培養其本身處理幼小過渡危機的能力,融入社會生活,使他們學得愉快、成功,活得充實。 2. 適應能力的架構 心理學家大都從人格形成的歷程去探討人類適應這個課題。 阿德勒(Adler, A., 1924)認為一個充分社會化又具創造力的個體,就是適應的表徵。他所謂的適應,是以真實的角度來關注生活,而適應的最終表現是在表達對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