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原型批评 一、原型批评概述: 二、弗雷泽的原始仪式与巫术研究: 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 四、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 一、原型批评概述: 1.原型批评的产生与发展: 2.理论视点: 1) 多学科交叉研究。涉及神话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许多领域的知识。 2)试图发现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各种意象、叙事结构、人物类型,找出它们背后的基本形式。(从神话中发现原型与将神话原型应与于文学作品分析) 3)对新批评的反思,以及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之间的关联。 (科学性的要求方面,叙事模式的探讨方面。) 3.在中国的影响: 原型批评在中国一直受到关注,对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及各个阶段的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启发与影响。 世纪初的神话学研究 新时期的文学批评 二、弗雷泽的原始仪式与巫术研究: ,G·弗雷泽(Jmmes G.frazer) (Sir 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英国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宗教史学家。曾任利物浦大学和剑桥大学教授。著有《金枝,对法术与宗教的研究》、《图腾与族外婚》、《对永生的信仰与对死者的崇拜》等。 1.原始仪式研究: 1)《金枝》(Thegooden bough) :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一部严肃地研究原始信仰和巫术活动的科学著作由于该书搜集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被称为人类学的百科全书。 “金枝”是从古罗马作家所叙述的神话传说中转引而来的。本书由一早已不复存在的古老习俗而引起的,作者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诠释 《金枝》缘起于一个古老的地方习俗:一座神庙的祭司被称为“森林之王”,却又能由逃奴担任,然而其他任何一个逃奴只要能够折取他日夜守护的一棵树上的一节树枝,就有资格与他决斗,就能杀死他则可取而代之。 这个古老习俗的缘起与存在疑点重重,为此,作者目光遍及世界各地,收集了世界各民族的原始信仰的丰富资料,运用历史比较法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中抽绎出一套严整的体系,并对巫术的由来与发展作出子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展望。 2)金枝与原始仪式:在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原始部落里,从们对他们的首领抱有一种神奇的想法,认为部落和自然界的繁荣昌盛与部落首领的生命力有关。因此,他们的部落首领精力衰竭时就应当被杀死,可以吃他的肉,喝他的血,把他的力量继承过来。许多宗教的中心人物都是以青年男子形象出现的神,人们把他的躯体和血液与面包和酒(两种主要的农产品)联系起来。宗教的核心是祭奠这位神的死亡与再生。这位神在希腊被称为狄俄尼索斯,在叙利亚被称为阿多尼斯,在埃及被称为俄西里斯,在小亚细亚被称为阿提斯。 2.巫术研究: 1)巫术作为人类知识存在的一种形态。 巫术是人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努力,是人类早期的知识形态,是科学得以产生的母体。 巫术—万物有灵—宗教 积极巫术与消极巫术(禁岂) 2)巫术的思维模式: 顺势(模仿)巫术—相似律(相似的事物是同一事物) image与其实体;一物与另一物,人对自然界某一过程的模仿 巫师催产 感染(接触)巫术—接触律(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就是永远联结的事物) 原始人对巫术的内在逻辑是无意识的。 3)巫术的内在逻辑是人与自然(动物、植物、大地、星体、潮汐)之间的神秘的沟通。 在海边的居民看来,潮汐的起落和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之间有一种微妙而神秘的协同关系,潮汐的起落在他们看来是生命力盛衰的原因。布列塔尼人认为涨潮能促进三叶草生长,落潮时三叶草则难以成熟,牛吃了也要涨肚。另一种信仰则为亚里斯多德所注意,即认为除非在落潮时,否则任何生命都不会死亡。这种信仰可追溯到蒲林尼(罗马)时代,并可以在法国居民中得到证实。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大卫》中也提到盛行于英格兰的这种迷信,小说中的人物辟果提先生说过,“不到潮水快要退尽时不会死,不到潮水快要涨满时不会生。”莎士比亚也一定熟悉这种信仰,因为他让福斯塔夫“在十二点到一点钟模样——恰恰在落潮转涨潮的当儿,他两腿一伸,上路了”。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海达人也有类似信仰,认为当一一个好人将死之时,必定会见过已亡故的旧友载一小舟顺潮而来,欢迎他,他们会说,海潮将落,跟我来吧,我们非离开可了。在澳洲新南威尔士的斯蒂芬斯港居住的土著居民常在涨潮时埋葬死者,因为怕死者的灵魂会被退潮带到遥远的王国中去。-p45 3.弗雷泽的研究对原型批评的影响: 1)以祭祀仪式表现出的社会无意识的象征。 (弗罗依德的《图腾与禁忌》,古希腊神话) 轼父主题与金枝的故事。(哈剧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