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docVIP

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doc

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   摘要 为探讨水稻高产栽培合理的株行距配比和栽插密度,选取3个优质粳稻品种进行机插不同株行距对比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除常农粳7号25 cm行距的产量比30 cm行距产量略高外,其他品种均是行距30 cm产量较高。   关键词 株行距;优质粳稻;机插;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17-01   为了进一步探明不同粳稻品种合理机插株行距配置、产量形成规律,以优质粳稻南粳5055、常农粳7号和武运粳2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插株行距对不同粳稻产量的影响[1-3]。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南粳5055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提供,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为优质食味品种、一直是张家港市的当家品种。武运粳29号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提供,该品种株型紧凑,长势较旺,穗型大,抗倒性较强。食味品质优,是张家港市的主栽品种。常农粳7号是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该品种植株清秀,株型紧凑,生长势旺,穗型较大,是张家港市的主栽品种。   1.2 试验设计   每个品种设2个株行距,株行距分别为14 cm×25 cm和12 cm×30 cm,穴数分别为28.50万、27.75万穴/hm2,每穴栽插3~4株苗,基本苗90万~120万株/hm2。   1.3 栽培管理   试验田土壤为沙黄土,肥力中上,周边交通方便,灌溉便利。机插秧播种量一般在45~60 kg/hm2,播前进行晒种,去除空瘪粒,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播前用药剂浸种,用17%杀螟丹?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浸种,浸48~60 h(大气温度较低时浸60 h,较高时浸48 h)捞出催短芽播种。一般在5月下旬进行播种,有条件的可用全自动播种机进行播种,每盘秧板播种120 g芽谷,准备秧盘375盘/hm2。一般在6月中旬左右移栽,秧龄控制在15~18 d。   肥料采用当地高产栽培技术,基肥施碳铵450 kg/hm2、45%复合肥225 kg/hm2;分蘖肥于栽后7 d内施尿素75 kg/hm2;栽后14 d内结合除草剂施尿素112.5 kg/hm2;孕穗肥倒4叶施45%复合肥225 kg/hm2;保花肥于倒2叶施尿素75 kg/hm2。总施纯氮量为270 kg/hm2左右。   在晴好的天气下,薄水浅栽,栽后1~2 d开始上跑马水,坚持朝灌夜排,这样既确保了白天秧苗不被晒死,又可以保证秧根的透气性。促进秧苗返青活棵,早分蘖。苗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开始轻搁田,根据苗情先轻后重。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建立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度[4-6]。行距25 cm和行距30 cm均采用井关高速插秧机进行插秧。生长期间共防治病虫草害6次,主要为苗期纹枯病、稻瘟病、纵卷叶螟、飞虱、杂草等。于10月下旬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2年的试验,穗粒结构及产量数据详见表1。纹枯病发病率调查结果见表2。   3 结论   2014年和2015年2年间,选取的3个优质粳稻采用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行距25 cm的有效穗数高于行距30 cm,实际产量只有常农粳7号行距25 cm的产量略高与行距30 cm,其他2个品种均是行距30 cm的产量略高。另外,通过田间调查发现,行距25 cm的纹枯病发病率高于行距30 cm的发病率。因此,田间若采用行距25 cm栽插时,需切实做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工作,保证获得高产稳产。   4 参考文献   [1] 汪秀志,刘崇文,许谊强,等.行株距配置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3(4):758-762.   [2] 苏志富.淮北地区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7-28.   [3] 吴文革,陈刚,许有尊,等.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机插适宜行距及株距配置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36(2):41-46.   [4] 李忠芹,司宏明,杨玉红.不同株行距对江苏沿海稻区小穗型品种产量的作用效应[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2):55-56.   [5] 陈书强,杨丽敏,赵海新,等.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6,28(3):371-377.   [6] 孙建军,陈献功,尹海庆,等.不同株行距和栽插本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3):43-47. 4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