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共振理论(ART).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适应性共振理论(ART)

類神經網路 適應性共振理論(ART)神經網路 Adaptive Resonance Theory (ART) Neural Network 1. 向量量化(VQ)分類 2. ART神經網路原理 3.?ART1架構與學習演算法 4.ART衍生模型與相關參考文獻 5. ART1範例 6. ART2演算法 陳慶瀚 義守大學電機系 2002年5月8日 1. 向量量化(VQ)分類 K-Means是一種靜態的、無監督式的分類方法,也就是分類的叢聚中心(Cluster center)數目必須事前決定,而VQ(Vector Quantization)是一種動態的、無監督式的分類方法,叢聚中心數目在分類之前不需給定,而由演算法在分類的同時決定是否動態地增加叢聚中心數目。 VQ開始分類時總是以第一個輸入的特徵向量作為第一個叢聚中心,當一個新的特徵向量輸入時,它將比較該向量與所有叢聚中心的Euclidean距離: 接著選出與特徵向量最接近的叢聚中心: 最接近的叢聚中心決定後,再將d與一個距離的臨界值μ比較,如果 ─? dμ,則接受Ck作為分類結果,並重新計算Ck的座標位置: ?  ? ─? 否則,產生一個新的類別,並指定該特徵向量作為叢聚中心。 2. ART神經網路原理 stability-plasticity dilemma: How can a learning system be designed to remain plastic, or adaptive, in response to significant events and yet remain stable in response to irrelevant events? How does the system know how to switch between its stable and its plastic modes to achieve stability without rigidity and plasticity without chaos? In particular, how can it preserve its previously learned knowledge while continuing to learn new things? And, what prevents the new learning to wash away the memories of prior learning? ?Grossberg 根據人類認知、學習的原理提出自組織的ART神經網路模型(/): Grossberg, S. (1976a), Adaptiv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universal recoding, I: Parallel development and coding of neural feature detectors, Biological Cybernetics 23, 121-134. Grossberg, S. (1976b), Adaptive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universal recoding, II: Feedback, expectation, olfaction, and illusions, Biological Cybernetics 23, 187-202. 要使類神經網路在舊有的記憶之下學習新的事物,就必須克服穩定性與可塑性的矛盾。因此,為了保持類神經網路的可塑性, ART在設計上採用動態架構;為了保持系統的穩定性, ART則是利用由順向與回授所構成的雙向記憶,來控制系統學習的Stability/Plasticity行為。 何時該新增神經元來擴充學習,何時只需更新舊的記憶呢 ?為了能夠決定分類的粗細程度, ART在設計時便引進了 一個參數,稱為警戒參數(Vigilance parameter)。當警戒參數定的越大,越容易增加新的神經元,因此分類結 果也就越細。相反地,警戒參數越小,越容易只修改舊的 神經元而不需增加新的神經元,因此分類的結果就越粗。 3.?ART1架構與學習演算法 ?ART 的架構可分為兩個部份: 第一部份稱為Attentional subsystem,是由兩個神經層F1,F2所構成。第二部份稱為Orienting subsystem,是由一個重置機構所組成,其主要的工作是輔助Attentional subsystem,使之能 夠學習陌生樣本,而不至於擾亂原有的記憶。 對於任意一筆輸入的特徵向量I,ART網路會試圖將它分類在先前已經記憶的類別或者創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