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VIP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1).doc

单元检测(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解析 从材料看,《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一是交通便利,二是物产丰饶,三是有一定的贸易基础,这有助于掠夺中国的原料,倾销商品,即打开中国市场。 答案 C 2.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解析 题干信息“热河”“京城”等说明外国人逼近北京,皇帝逃往热河,符合这一特征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答案 B 3.“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文中的“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解析 从马克思记述的时间1853年判断,“革命”应是太平天国运动,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时间要求。材料反映了中国农民分散的起义逐渐演化成统一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答案 A 4.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典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 A.领导人认识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解析 儒家学说是封建统治者对人民进行统治的精神支柱。太平天国禁止崇拜孔子及禁止儒家学说,实际上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C项正确。A项“思想解放”不符合史实和材料,排除;太平天国不是一场文化革命运动,也没有摆脱封建思想束缚,B、D两项错误。 答案 C 5.“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这首诗描述了哪一次战争的悲剧(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辽海消兵日”反映了中日黄海大战的情况,应是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C 6.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写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无疆。与对联中“几忘曾幸古长安”和“六旬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解析 “几忘曾幸古长安”讽刺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的狼狈经历;“六旬割台湾”指甲午战争(时值慈禧六十大寿)后割台湾给日本的史实。 答案 D 7.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B.全面赞扬与肯定 C.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D.否定其排外主义 解析 “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是对义和团盲目排斥外来文化的否定;“勇锐之气,殊不可当”是对义和团反侵略精神的赞扬。 答案 A 8.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 租界虽为“国中之国”,但其权限主要在租界之内;天津地方当局畏于列强压力也不敢节外生枝,所以“三不管”现象正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的体现。 答案 C 9.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维新变法 C.发动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