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突眼治疗新观念.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甲状腺突眼治疗新观念

甲狀腺突眼治療新觀念 甲狀腺突眼症的致病機轉及藥物治療新發展 甲狀腺突眼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的疾病,其致病機轉如圖一所示。主要是病患的甲狀腺刺激素受體(thyrotropin receptor)因自體免疫的不明機制,經抗原傳遞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傳遞給helper T 細胞。而helper T 細胞一方面將訊息繼續傳遞下去給身體的B 細胞,, 眼窩纖維細胞和細胞間素作用產生Prostaglandin E2及吸水性玻尿酸(Hydrophilic hyaluronan)進一步造成眼外肌肥大及眼窩組織發炎水腫。 透過分泌TGF-β作用在眼外肌及眼窩組織的myofibroblast上而導致眼外肌及眼窩組織的纖維化變化。 透過分泌PPAR-γ作用在眼窩脂肪細胞上,進而導致脂肪細胞肥大及增生。 N Engl J Med 2010;362:726-38 經由上述三種可能的眼窩發炎變化,導致眼外肌肥大及纖維化、眼窩組織發炎水腫或纖維化、脂肪組織增生肥大,然而眼窩腔骨頭形成的空間固定,因此產生突眼的症狀。 目前由於對甲狀腺突眼症的致病機轉漸漸地了解,也根據整個自體免疫引發的眼窩發炎反應的路徑(pathway)來發展可能抑制此種自體免疫反映的藥物治療方法。如Infliximab及adalimumab即是TNF-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Etanercept為TNF receptor-IgG Fusion molecule都是針對抑制TNF-α來治療甲狀腺突眼症。Tocilizumab是針對抑制IL-6、Lerdelimumab則是抑制TGF-β來治療甲狀腺突眼症。另外,Rituximab是針對B細胞來作用, From N Engl J Med 2010;362:726-38 甲狀腺突眼眼窩減壓手術治療新觀念 如上面所述,甲狀腺突眼是眼外肌肥大或眼窩內脂肪增生導致眼窩腔軟組織體積增加而表現出突眼,若病患還在急性期,主要以內科治療為主包括類固醇或上述各種新發展的藥物。若病患已經到了穩定期仍然留下突眼的症狀,我們可以採用眼窩減壓手術來改善。眼窩腔的周圍由多個鼻竇圍繞,既然眼窩腔軟組織體積增加,眼窩減壓手術可以考慮將眼窩腔的下方及內側的骨頭移除(medioinferior bony decompression),使眼窩腔體積擴大到下方及內側的鼻竇(ethmoidal及maxillary sinus),而達成眼窩減壓及突眼改善的效果。目前可以接受的眼窩減壓手術適應症為1.因眼外肌過度肥大而壓迫到視神經造成視力不良。2.因嚴重突眼造成角膜暴露,並導致角膜表皮缺損或角膜潰瘍的情形。3.因嚴重突眼導致外觀不良而影響心理及人際關係。 一般施行眼窩減壓手術其可以使用的途徑(surgical approach)很多,若是計畫移除下方及內側的鼻竇骨,可以考慮用Transforniceal approach或 transantral approach,其中transantral approach是耳鼻喉科醫師較熟悉的途徑,眼科醫師以Transforniceal approach較熟悉方便進入眼窩腔。若是計畫移除內側的鼻竇骨,可以考慮用transcaruncular approach或 endoscopic approach。同樣的,endoscopic approach也是耳鼻喉科醫師較熟悉的途徑,眼科醫師以transcaruncular approach較熟悉容易進入內側眼窩腔。下圖為甲狀腺突眼症伴視神經壓迫經transcaruncular approach眼窩減壓手術,22個病患38隻眼球經眼窩減壓術後其視力有明顯改善, 然而,經移除骨頭達成眼窩減壓改善突眼的手術會有些許的併發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複視。若以移除下方及內側的骨頭達成眼窩減壓效果而言,早期約有近20%術後會併發複視,現在由於技術改進也有將近10-15%術後會有複視現象。即使我們使用移除外側眼框骨避免進入下鼻竇(lateral deep bone decompression),我們的資料顯示依然有7%病患術後產生複視現象。(圖表4) Inferomedial wall decompression 116 eyes Average proptosis reduction 4.4 ( 2.1mm Complications Diplopia 21% Hypoglobus 2 cases Optic nerve damage 1 case Infection 0 Eye ball rupture 0 Shu-Lan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