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好在这个“通”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就好在这个“通”字.doc

好就好在这个“通”字   《老子》一书,虽字数不多,但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其不易,盖由二端。一者缘于《老子》本身为语录体,理论脉络隐伏其中,不好搜绎。加之其理论“微妙玄通”,因而在对其语言进行疏通的时候,很难充分观照其总体的思想和理论,而其片段化的语录又使论者难以将其绾结起来予以综合审视。《老子》本身理论的玄奥抽象和在其阐释过程中层累地出现的各种训释与解读,使得《老子》一书在理解时颇费周章,更不用说古今语异,没有准确的解读和晓畅的言语疏通,以致现今读者在面对《老子》时,大多都有心绪茫茫,“望洋向若而叹”之感。即便有所领会,也或踟蹰于唇吻,??于事义,于所领会者,不能说清道明,故而往往流于心解,便不能以金针度人。《老子》理论的“微妙玄通”和领会时的蹩?a?y?,以及言说要义时的龃龉窘仄,造成理解《老子》的不易之一。《老子》的不易理解还在于历来的释读文献,多侧重注释文字、解读名物或阐述义理,这样的文献资料已然浩如烟海,但学者究竟遵从于谁,如何得到真正的《老子》思想精髓而不牵绊于枝节问题,一时间既没有路径,也失落了方向。前贤各种著述,其实均有内理,也自有其启悟。如河上公之清简,王弼之谨严,魏源之精微,俞樾之整饬,刘师培的细大不捐,朱谦之的堂庑深邃,不一而足。但其著述却于一般读者领会、掌握《老子》的思想和理论不尽便利。还有一些阐发《老子》思想的著作理论构架过高,抽象有余而具体不足,学者难以遍循。有的著作则胶着于字义或词语的释读,不能以圆照博观的态度结合《老子》全书立论,流于名家式的苛察缴绕。这是《老子》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第二个原因。要之,已有的文献著作不是细密过当,就是抽象过度;不是因黏着于枝节问题而苛察缴绕,就是空泛的理论抽象而动合无形。读者面对《老子》,多少都有不得要领,更无从置喙的尴尬与困惑。《老子》一书流传?樵叮?沾润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极为深广,但却难逢一部既能提纲挈领,切中肯綮,又明白晓畅,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的管钥式读物。这种状况,与《老子》的文化地位不相符,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   牛贵琥渊综广博,于经学颇多精研,又秉受姚奠中先生之命,深入研究了诸子之学,对老庄思想多有深入的理解。他长期致力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及辽金元文学研究,成果丰硕。在教学工作中,牛贵琥教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领会能力也十分清楚,他知道怎样的解说能准确传达文本的内涵,学生又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予以接受。韩愈说为师者是“传道受业解惑”,其实,师者更可贵之处,是他知道怎样去“传道受业解惑”,他有自己的研究心得,他也知道为学者究竟需要怎样的“传道”“受业”以及“解惑”。鉴于《老子》在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与目前缺乏为学管钥的现实状况,牛贵琥教授不避繁难,取精用弘,有为而作,撰写完成了《老子通释》一书,将“微妙玄通”的《老子》思想,以“钻坚求通,钩深取极”的精神予以弥纶彰显:既于《老子》的意旨有精微的阐发,又独辟蹊径,以明晰晓畅,便于读者领会的言语予以表述,诚为入《老子》堂奥的基本管钥,也是打通阐释壁垒,导引读者领略古代思想文化要义的积极实践,既于学界有功,亦于读者大有裨益。   牛贵琥《老子通释》一书的基本特点可用一个“通”字概括,换言之,好就好在这个“通”字。   其一,《老子通释》(以下简称为《通释》)能够贯穿《老子》的阐释历史,在广泛汲取前人释读成果的基础上谨慎裁处,择其精微允当者予以辨析,在取与间颇见匠心。如《老子》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句的断句问题,《通释》在对比了司马光、王安石等人和王弼的分歧后,结合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的语用实例,认定如此断句较王弼“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断句为胜即是显例。《老子》一书流传至今,对其众多观点的相关理解都有其合理之处,那么,裁处取与,就颇费心力。既不能置前人训释于不顾,又不能依违两可,不敢度越。《通释》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既没有将自己淹没在前贤的著作中,也不激矫恣肆,唐突古人。可以说,《通释》中蕴含着丰富的老学史信息,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意见。因此,《通释》也有着学术方面的开放性。   其二,《通释》能够打通《老子》全书,既对《老子》的思想体系有所把握,又不脱离具体文本,做形而上学式的观照。在阐述具体问题时,能够结合全书意旨予以释读,因此规避了因牵绊于枝节问题而导致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阐释缺失。《通释》认为,《老子》全书可分上、下篇,上篇重理论,下篇重实用。上篇大体可分为七个部分,从“道”“无为”生发,既对“道”的本体进行了阐发,又对“道”的存在和治国安天下问题进行了说明。下篇的四个部分是“讲德”:“要得‘道’就得认识‘道’、理解‘道’,谦下、体柔、知止、知足,抓根本,将其运用于治国、养生。”而从“道”“无为”到治国养生的实践作用的实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