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人物形象鉴赏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分析: 考纲: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要求能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旨意)。 古典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 1.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2.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高考设题方式: 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做简要分析。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心理、神态、行动、语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叙事)。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态度、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方法 一: 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例题1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来刻画形象。 分析:“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 真可爱。“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形态。 当路人问道,稚子“遥招手”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是“怕”应答而惊鱼。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写出有心计,机警聪明。后两句着重写小儿的神情。 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机智聪明的小孩形象。 例题2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刬(chǎn ),袜刬:来不及穿鞋,仅仅穿袜子走路 分析李清照词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 塑造了一个活泼娇媚、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分析:上片用“慵整(动作)纤纤手”,“薄汗轻衣透”,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少女,写出了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动作、神态),写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状;“倚门回首”在“走”与“回首”的矛盾中“却把青梅嗅”,掩饰中展现了少女想见又怕见的微妙复杂的心理(含羞、好奇、爱恋等)。 形象意义: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方法二: 注意环境或场景(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例题3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诗人的朋友郑鄂隐居在高冠谷口。 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翻译】 说好了今天前来相访,现在只有空空的书斋陪伴我,却不见你的身影。 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门前的小路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的玩耍。 只有和着衣服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大驾光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一定是一位高雅而恬淡闲适的隐者了。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参考答案 分析: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幽深僻静,却环境优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