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得及的时候,说“谢谢你”.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来得及的时候,说“谢谢你”.doc

在来得及的时候,说“谢谢你”   认识他的时候,我20岁,在艺术学院读本科,上课时喜欢坐第三排――这个位置,好听的课程不妨碍听课,无趣的课程不妨碍走神。   他那年也就40岁出头,第一次见面,站在讲台上,说“我姓李”。我抬头,看见一个很儒雅的老师,声音也好听,笑起来的样子很温和。送他进来的系主任介绍“李老师曾经在电视台做过10年文艺部主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云云,我歪着脑袋看看,只觉得这个老师年轻时一定特别帅。   他给我们讲传播学。   2001年9月12日早晨,我叼着煎饼果子在教室里等上课。 8点半的时候他走进教室,开投影仪,往电脑光驱里塞了张光盘。我这里最后一口煎饼果子还没咽下去,就听见一阵快节奏的音乐声响起,全班不约而同往投影幕布看,刚开始甚至都没明白自己究竟在看什么:一栋楼、一架飞机、一团火光……直到看见字幕写着“今天美国发生一起全国性的灾难,两架飞机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撞……”   他站在讲台上,伴随视频中的背景音乐,告诉我们:昨天晚上,也就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美国世贸中心,两座摩天大楼顷刻坍塌,金融中心变成人间地狱。   我们都惊呆了。几秒钟后,教室里响起欢呼声――是的,今时今日,我们都已知道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狭隘、自私、缺乏人道主义关怀……但,有人或许会记得,就在“9?11”事件前不久,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三位新华社记者罹难。为此,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大学生上街游行抗议。   他应当是记得那时学生们的义愤填膺,所以他并没有批评我们。他只是先冷静地告诉我们,因为国内主流媒体信息尚不丰富,他是连夜从凤凰卫视下载直播视频、剪辑、刻录,以便第一时间呈现给我们事件全貌……那天,他用这样的方式,首先告诉我们“传播”的意义: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借助一种媒介,将尽量客观、全面的信息传送,使其抵达。   然后,他才用后半段鲜血淋漓的人物采访、一线报道,展现给我们一个尘烟滚滚中,惨绝人寰的纽约――教室里的欢呼声渐渐沉寂下来,渐渐,有女生开始不忍地别开目光。   从头到尾,他一句批评都没有。但很多年后,我们都记得,他是怎样通过对信息的重组与表达,唤醒一群热血青年藏于激愤背后的理性。   后来才知道,那天晚上,为了给我们做那份视频,他忙到凌晨两点。   我们是他从电视台转行回高校后教授的第一批本科生。那是14年前,他已经开始手把手教我们这群非设计类学生使用Photoshop、ImageReady等应用软件。小小机房里人手一台电脑,一群菜鸟们同一个操作问题能问20遍,他会好脾气地回答20遍。期末考试,每人设计一个网页,里面要有小动画和P过的图,我们一群人从下午一点多进机房,一直考到晚上10点才恋恋不舍爬出来――他就那么陪着我们,从正午到深夜。末了,判成绩,他赞赏所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再创造,于是我们班这门课的成绩就出现了107分、114分、118分……   我就是那个107分――不算太复杂的网页里,有幅喜气洋洋的结婚照,我画了一个戴宝蓝色围巾的小男孩和一个戴绛红色围巾的小女孩,围巾是渐变色的,在音乐背景下一晃一晃地动。他看见了,慈爱地笑,说:你这小脑瓜还挺浪漫的!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笑,没敢告诉他,其实我只是觉得这样构图比较对称而已。   又过一年,我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他不是我导师,却也担着那一级艺术学研究生的基础课。我很喜欢上他的课,因为除了资料堆里的深入浅出,还有许多来自媒体圈的第一手信息――他的职业背景,让他的视野能够跳出象牙塔的理想化审美。   只是,他的课真心很累――彼时身高165厘米的我体重大约在51公斤左右,摄像课大家轮着扛机器,我还记得机型是索尼250,死沉。那时,只要机器到了我肩膀上,他就会在我身后大笑:“快,你们谁从后头接着点,太瘦了,别把我们的机器摔了,很贵的!”   我装模作样拍一圈,再哆嗦着胳膊放下机器,悲愤地看他一眼。他好心地塞给我一个灯:“看这镜头晃得……不然你做灯光师吧!”   我拎了拎――噗,也很沉啊!   但是好玩的课程不怕累,我就这么屁颠屁颠地拎着灯跟在大家身后满校园地跑,实地模拟韩剧用光。后来他看不过去我这种废物架势,决定给我加个任务:演女一号。   我是史上最像一棵树的女一号――“站在那里,别动,哎大家看见了吗,这个角度的人,她的棱角和脸上的光线是完全不一样的,对,衣服色彩很重要,你看她裙子的颜色和上衣颜色效果就反差很大,那谁,上反光板,对,侧一点,笑一笑……”   现在想来这应该就是“自嗨”――我在镜头里演回头一笑百媚生,媚没看见,身后那群人快笑疯了。   我们是彼此的骄傲。   2016年,我要出版新书了,是本随笔集。里面有篇文章写到了他、他们的故事――当我还是一个怯懦、自卑、小气的女孩子时,我的恩师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