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父折翼的残奥健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救父折翼的残奥健将.doc

救父折翼的残奥健将   “人生无常”四字,用在残奥会乒乓球运动员廖克力身上尤为贴切。他曾失去了很多,为了救父亲失去一条胳膊,提前面对世间的残酷生活;他也得到了很多,打球,称冠两届亚残会,向着世界冠军梦前进。但他最感谢的,也许是自己拥有那样一对父母。   “一边训练、打比赛,一边念书,等他毕业了也29岁了,那时他会做什么?”这个话题廖俊光从儿子24岁时就开始絮叨,念了两年后做父亲的想开了:当运动员,竞争那么大,不可能像老外那样打到五六十岁,那三十岁时,当个有爱有耐心的教练也很好。 廖克力全家福。   就像廖克力在12岁遇到的启蒙教练林萍君,会鼓励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自卑的孩子去“试一试就好”,会给他讲述“曾经有个失去了一条胳膊但是打球超厉害的乒乓球选手”的故事,让他开启另一种人生。   在经历过那么多起落后,如今,父亲只希望廖克力的未来能平淡而顺遂一点。   不怕痛的孩子   1995年,拖着“长辫子”的电杆电车在9月18日改变了廖氏父子的命运:电杆脱轨,打向路旁的变压器,导致廖俊光下车时被电在车门上。走在前面的廖克力听到父亲的惨叫,回头,本能地扑上去想把父亲拉下来。   经过西南医院的抢救,廖俊光最终失去了三根手指,廖克力则失去了整条右臂,而左臂能不能保留?母亲王元茜把希望寄托在了北京,那里有中国最好的外科医生。   王元茜清楚记得13次手术的每个细节。而切开左手和左臂肌肤、剥开粘连在一起的肌肉和神经、不断地移植皮肤、移植肌腱、做复健训练、治疗断肢发炎的伤口……两年里每一天都是大写的“痛”。   痛得成年人都会嚎啕大哭,唯独廖克力不,哪怕痛得咬被子、满头是汗也不出声。   医院的病人都记得这个不怕痛的小孩。王元茜给儿子拍了一张照片:头上像小龙人一样顶着一个直径超过6厘米的大包,“头皮烧伤,坏死的部分要做自体移植。”于是他的头部被植入气囊,每天要往里灌水,把健全的头皮撑大。   这种持续的痛曾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求医生给自己打杜冷丁,而照片上的廖克力却露出天真的开心笑容。   找回丢失的坚强   身体的伤总有愈合时,当回到外面的世界,他将体验到心灵之痛。   在医院的日子里廖克力并没意识到身体的残疾将带来什么,但8岁的他重新开始校园生活后,短短一周时间,沿途异样的眼光,同学天真而残忍地在他走近时高喊“断手杆”“鬼来啦”,就给他补上了这一课。   不愿出门,不愿照相,再热的天也不穿短袖,廖克力曾经的坚强乐观一点点在消失。   王元茜不愿儿子就此服输、从此离开正常人的生活,她每天反复鼓励廖克力:“身体的伤残已经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要把别人对你的非议变成赞扬,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去赢得别人的尊重!”她还硬着心肠和丈夫时常带儿子去人多的地方逛街,鼓励他下楼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去适应那些异样的眼光。   我做得最对的事就是给他转了学。做母亲的带着几分庆幸回忆。   新学校给廖克力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不只是设施、师资,还有爱――这让要强的孩子得到了最宝贵的肯定。   廖克力的左臂得以保全,但左手功能几乎全失,仅是握住笔就耗尽力气,何况还要写字。但一年多后,他写的字被老师贴在了墙上供同学学习;   他参加了重庆渝中区中小学四驱车比赛,口、手、脚并用,最终获得小学组第一名;   身体残疾导致平衡不好,走平路都常摔跤,但三年级时老师让他当了踢毽子比赛的替补运动员。尽管只是替补,可他依旧兴奋。每天傍晚都会要父亲陪自己练习。从1个到100个,他用了半个月时间。老天爷也忍不住要给他上场的机会,运动会当天,正选感冒缺席了,廖克力在全班同学的加油声中拿了个第二名。   10岁的廖克力开始相信一件事:再苦,只要努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做得到。 摘得亚残会冠军,廖克力载誉而归。   体育治愈心灵   在“儿子该有个怎样的成长”议题上,父母曾有过无数次分歧。王元茜希望他能学到更多知识,用知识创造价值,为未来的独立生活铺垫基础;而廖俊光只关心一件事:防范廖克力不要被压力击垮。儿子看似乐观坚强,可成年人在遭遇如此大的变故后都会出现心理问题,何况孩子。   大多数时候,有相似伤痛的父亲占据了上风。   廖俊光是个业余体操迷,他坚信体育运动能治愈从身体到心灵的伤。足球,体操,羽毛球,游泳,跑步……他都带廖克力玩过。小学五年级时,他又带儿子去重庆体育馆乒乓球馆转悠,遇到了曾为残疾人训练乒乓球的教练林萍君。   这是个好苗子,这是林萍君对廖克力的第一印象,“你要不要试试?”他鼓励紧贴在父亲身边的孩子。小巧轻便、蹦蹦跳跳的乒乓球吸引了廖克力的注意,也满足了父亲“锻炼手指灵活度”的需求。   我这样也能打球吗?廖克力对自己没有信心。他用尚未完全恢复功能的左手笨拙地夹起球拍――大拇指将球拍夹在蜷缩弯曲的指掌与手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