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硫代脯氨酸膜对脯氨酸手性识别的电化学研究.pdfVIP

L硫代脯氨酸膜对脯氨酸手性识别的电化学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硫代脯氨酸膜对脯氨酸手性识别的电化学研究.pdf

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E电化学传感器 E40L一硫代脯氨酸膜对脯氨酸手性 识别的电化学研究 崔欣‘,李妙斯‘,陈敏5,傅英姿¨ (I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610064。西南大学化学4t:l-T-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手性识别在生命科学领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电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关注“。1.目前,硫醇化合物修饰金电极研究吸引了较多的注意力旧’,而对二烷基硫化物的修饰作用研究甚少. 本文将二烷基硫化物:L-肛叔丁氧羰基硫代脯氨酸,通过相邻基团作用”1,利用其在亲核反应和氧化反应中具有 较高稳定性的特点m,在电极表面形成自组装膜,用电化学方法研究讨论了膜形成过程及其电化学性质.初步实 验显示该自组装膜对脯氨酸具有手性识另4功能. 关键词:自组装膜硫代脯氨酸手性识别 l实验部份 (N-Boc-L—Thiaprol ine,NBLT)乙醇溶液中24~70小时,取出电极用乙醇冲洗后(除去表面物 理吸附的NBLT)备用。 2结果与讨论 2.1№LT膜在金电极上的组装 图1和图2分别为裸金电极和修饰电极在2.5mM[Fe(CN)。】纠}(0.1MPBS,0.05M 6.88) KCl,pH 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cv)和交流阻抗图(EIS)。结果表明NBLT已修饰到金电极上。 Potential(Ⅵ 图2裸金电极(a)和NBLT修饰电极(b)在 图1裸金电极(a)和NBLT修饰电极(b)在2.5棚 PBS。O.05M [Fe(洲)-]”(O.1MPBS.0.05M 6.88)溶 2.5蒯[Fe(CN)。]4僻(0.1MKGI.pH KCI.pH 6.88)溶液中的交流阻抗谱图 液中的循环伏安图 加,且与扫速的平方根呈正比,表明电子在NBLT膜表面的传输过程受扩散控制。同时,电极在 扫速达到500mv/s时得到的CV曲线仍十分稳定,说明该修饰膜具有好的稳定性。 2.2№LT膜在金电极上的表面覆盖度 六次平行实验的结果显示,NBLT膜在金电极表面的表面覆盖度(汐)为82.O%。 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E电化学传感器 o=1-[P.JR:J旧1 尼b月7。。分别为:裸电极和修饰电极的电子传递阻抗。 2.3NBLT膜对脯氨酸的电化学手性识别 利用NBLT膜修饰电极,通过配体交换法对不同构型脯氨酸进行分子识别,结果表明NBLT、 Cu”与D、L型脯氨酸形成的三元复合物具有不同的电流响应。 2.4实验条件优化 2.4.1 NBLT溶液浓度选择 对自组装膜的形成没有明显影响。但浓度增加,可以缩短浸泡时间盯j。因此实验中NBLT溶液浓 度选用20InM。 2.4.2电极修饰时间选择 电极浸泡在NBLT溶液中的时间分别为24—70h,实验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得到的循环伏 安曲线的△E和交流阻抗的阻抗值R都呈增加趋势,并且膜的稳定性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二烷基 硫化合物与硫醇自组装膜的形成过程有较大差别n们,其成膜速度远远小于硫醇化合物阳1,因此电 极修饰时间选用70h。 2.4.3电极修饰温度选择 金电极分别在O一50。C在NBLT溶液中进行修饰,结果表明35。C制得的膜相对稳定。这是 由于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热力学能垒,因此在较高温度下由热力学控制的自组装过程使得成膜 具有有序的结构和极少的缺陷,而在室温下成膜相对疏散、无序。 参考文献: [2]H.P.Liao,Z.HZhang,L.H.Nie,S.Z.Yao,Z [3]S.Y.Huan,G.L.Shen,R.Q.Yu。E]ectroanaIysis2004,16,1019-1023 13322-13323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