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pdf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OO3年第9卷第6期
1o0 J0uRNAI OF CHONGQING帆 RSrⅣ(s0c试Sciences Edition)Vo1.9 No.6 2003
论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
初互君
(西南民族大学 法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民事诉讼受案范围是民事诉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探讨该问题,对于完善现行立法、指导司法实践及促进
民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都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与价值 针对目前法院民事受案范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确定法
院民事受案范围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及应遵循的原则、标准,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现行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303)06-0100-04
The Scope of Acceptance of Civil Cases
CHU Li—jun
( o/Low ofNat/ond Un/,~ ty ofSouthwest,c^ 础 610041,C7l )
AlUm.act:Studying the scope of acceptance ofcivil CAk.aC~will benefit the civil procedural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ac leIllic.In view ofthe
existied prolfie~m in th~o~,l~slation andjudicial practice,the author puts forward 8on~factors and rule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de.
telI玎illiJ the COlIipetenc~ofcivil CAL.aC~and s0me SLI~ OBS concerning Oil redefining the competenc~of civil CAL.aC~.
Key wolds:court;civil procedure;the scope of acceptance ofcivil ca9es
一
、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现存问题的检讨 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在社会经济关系纷繁复杂,社会主体权利意识日
第一,理论上存在的问题。一般认为,所谓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 渐浓厚的今天,其弊端日益凸显。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法律不可能描
围,就是指人民法院主管民事案件的范围,即确定人民法院和其他国家 述殆尽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法律的制定通常滞后于社会生活的发展,
机关、社会团体之问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分工和职权范围。在确定法 纠纷发生后,非要等到有了具体明确的条文规定再立案受理,是不现实
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围时,理论上易出现两种误区,一是将“司法最终 的。适当的做法应该是:在法律未明文禁止时,司法者应能动地对法律
解决”原则绝对化,一是实行严格的法定主义。“司法最终解决”原则是 的精神作一个有利于社会整体的理解,作一个宽泛而又合理的理解,最
在裁判主体由“一元”发展至“多元”并为维护国家公权的权威性的前提 大限度地为纠纷主体提供司法救济的途径。所谓的“严格依法办事”,
下产生的一种协调各裁判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正确理解并适用该原 应不仅仅狭隘地理解为依现存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办事,还应包
则对于有效发挥民事诉讼制度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将该原则加以绝 括依法律精神办事。
对化,认为凡发生纠纷,法院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