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ood技术
概述
一. 发展史
Rood疗法又称多感觉刺激疗法。它源于19世纪关于发育和神经生理的理论。主要观点是:感觉输入决定运动输出;运动反应按一定的发育顺序出现;身、心、智是相互作用的。尽管神经科学的发展对很多原有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但是感觉刺激对运动的重要性一直是得到重视的。
Rood 认为,不同的肌肉在不同的任务中,他们的“责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活动即使是最简单的活动,也需要多组肌肉的参与,他们包括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协同肌。
基本观点
Rood认为任何人体活动都是由先天存在的各种反射,通过不断的应用和发展,并由反复的感觉刺激不断地被修正,直到在大脑皮层意识水平上达到最高级的控制为止。
应用正确的感觉刺激,按正常的人体发育过程来刺激相应的感觉感受器,就有可能加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引起运动兴奋,并通过反复的感觉刺激而诱导出正确的运动模式。
Rood技术基础理论
㈠利用适当的感觉刺激引起正常运动的产生和肌张力的正常化
促进
感觉刺激 反射 或 作用
抑制
1.感觉刺激要适当
2.有目的地完成动作
3.注意感觉运动的反应
Rood的治疗原理
先天存在的各种反射,
不断的应用和发展
反复的感觉刺激不断地修正
达到大脑皮层意识水平上的最高级控制
人体的运动
个体发育顺序
1.仰卧屈曲
2.仰卧至侧卧
3.俯卧伸展
4.颈肌的共同收缩
5.俯卧肘支撑
6.四点/手膝位
7.站立
8.行走
个体发育顺序
利用个体运动发育顺序促进运动的控制能力
从整体上考虑,仰卧位屈曲—转体—俯卧位伸展—颈肌协同收缩—俯卧位屈肘—手膝位支撑—站立—行走这样一个顺序;
从局部考虑,运动控制能力的发育一般是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先尺侧偏斜、后桡侧偏斜;最后是旋转。
在远近端孰先孰后问题上,应先为肢体近端固定、远端活动→远端固定、近端活动→近端固定、远端活动技巧的学习。
利用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
肌肉的全范围收缩:关节的重复运动,由主动肌收缩与拮抗肌抑制完成
新生儿四肢的活动
关节周围肌群共同收缩:固定近端关节,允许远端部分活动
远端固定,近端活动
婴儿在学会爬行之前,先手脚触地,躯干作前后摆动
技巧动作:近端固定,远端活动
行走、爬行、手的使用等
感觉与运动的关系
1.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诱发肌肉的活动神经运动能力的发育是感觉性运动控制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育成熟。
2.感觉刺激根据个体发育水平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所获得的肌肉反应又可以反馈给中枢神经系统加强其调节能力。感觉刺激一般是通过两种反射来进行。
Rood的易化技术
1、经皮易化技术
2、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
1、经皮易化技术
(1)轻刷
(2)快速擦刷
(3)冰冻
(1)轻刷
轻刷手法或称轻抚摸手法,会使交互神经支配发挥作用而出现屈曲反应。
临床中常用驼毛刷子、棉棒或手指进行。
(1)轻刷
刺激的频度为1秒钟2次,每组反复10次,每组间隔30秒。每次治疗3-5组。
例如:对手指或足趾间隙背侧做轻刷手法,可以诱发四肢回缩动作模式。
如对手掌、足底进行刺激,反应会更加迅速。
(2)快速擦刷
用一手握式电动毛刷刷肌肉表面的毛发或皮肤3-5s,若30s后无反应,重复刺激3-5次。
此方法在其他所有刺激手法之前使用。
此方法的关键是被易化的肌肉与同髓节水平的皮肤感觉区均进行快速擦刷。
(3)冰冻
冰(-12°~-17 °)具有强烈的温度易化效果。
Rood认为冰冻刺激具有以下三种作用:
①冰冻刺激可以易化肌张力;
②对C纤维(包括后根中传导痛觉的传入纤维和植物神经节后纤维)具有非特异的效果;
③对交感神经系统构成有效的刺激,影响甲状腺素和副肾素的分泌。(血管收缩)
(3)冰冻
①一次刺激法:用冰一次快速地擦过皮肤。
②连续刺激法:将冰按5次/3~5秒放在局部,直到皮肤变红,一般30 ~40分钟疗效达高峰。这种方法可以引起与快速刷擦相同的效应。
(3)冰冻
用冰快速刺激手掌与足底或手指与足趾之间背侧皮肤时,可以引起与轻触摸相同的效应—反射性回缩;
当出现回缩反应时应对运动的肢体适当加阻力,以提高刺激效果。
三叉神经分布区(除口腔粘膜)、颈部以上、耳廓、身体正中线等部位均不得使用。
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
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是指通过刺激存在于肌梭、肌键或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达到促进肌肉收缩,促进关节稳定的治疗技术。
本体感受性易化技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