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民法精神比较论纲——兼论民法史学方法论构建.pdfVIP

中西民法精神比较论纲——兼论民法史学方法论构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民法精神比较论纲——兼论民法史学方法论构建.pdf

· 34·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 文章编号:1671~914(2007)03-0034一(12) 中西民法精神比较论纲 — — 兼论民法史学方法论构建 刘云生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0031) [摘 要] 采用历史解释学方法,致力于从六大关系比较中探讨中西民法精神之显性差异,认为在中国民法 现代化转型期间固应吸纳西方先进民法理念与制度构架,但更应关注本土民法文化资源。 【关键词] 民法精神;比较研究;本土资源 Abstract:Inquiring into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ancient China,this paper works for ascertaining the dominant differen— tiation of civil law between western and ancient China and holds that it is admittedly important to absorb the quintessence of western civil law in the period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but it is even more essential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ivil law culture. Key Words:civil law spirits;comparative studies;traditional Cultural 中图分类号:DF03 文献标识码:A 在法律移植、民法现代化呼声与热情日高日炽 时,曾推测人类语言学经历了循环相续且相互对应 的今天,重返历史似乎不合时宜,但历史的昨天延 的三个政治阶段:无声的象形符号时代 (神祗时 续成了我们现实的今天,也成就了子孙们未来的明 代)——隐喻、演唱时代 (英雄时代)——字源约 天,数典忘祖固非正道,抱残守缺亦属非宜。本文 定俗成时代,即由隐喻发展为描述 (平民政体时 旨在比较中西民法精神内核之差异及其历史成因, 代)。[2]3∞弗耐尔 (N.Frye)继之从纯语言学角度将 藉此阐明中国民法现代化在吸纳西方先进民法理念 语言之发展史分为三阶段:隐喻语言时代 (主、客 及制度架构的同时,更应致力于发掘、利用有效的 体混同时代)——换喻语言时代 (词成为思想赋予 本土资源。文中观点或多悖谬,硕学方家幸以教我。 现实事物之符号)——描写语言时代 (主、客体分 一 化)。[3J7’上述三个阶段与其说是语言的发展共性, 、 方法论及研究视角 毋宁说是人类思维、哲学及政治、文化交相演化递 人类种族不同,风俗各异,故其民族精神中有 进的共同发展历程。因为,诚如日常语言哲学创始 着迥异于其他民族的诸多特质。但同为人类,至少 人摩尔 (G.E.Moore)所述:哲学应从日常语言 有两点可资参酌以评介其相互异同,一是历时性的 中去寻找。[4]枷一聊研究中西民法精神亦当作如是观, 人类文化发生演化史,二是人作为 “交际动物” 历史的惊人之处即在于:梅因爵士在其旷世名著 (communicating anima1)所具有的思维方式之定型化 《古代法》中,亦采用了与语言学相近的标准将古 特征。【I}31前者是历史学的主要课题,容待后述。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