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届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VIP

2016-2017届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届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姥(mǔ)  殷岩泉(yǐn) 漂白(piāo) 刨床(páo) B.剡溪(shàn) 木屐(jī) 威吓(xià) 呼号(háo) C.澹澹(dàn) 渌水(lù) 起哄(hōnɡ) 泡货(pāo) D.恍然(huǎnɡ) 訇然(hōnɡ) 伎俩(liǎnɡ) 拘泥(nì) 解析: A项,“漂”应读piǎo,“刨”应读bào;B项,“吓”应读hè;C项,“哄”应读hòn。 答案: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解析: C项,“因”,依据。 答案: C 3.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B项“因”,动词,因袭;副词,凭借。C项“且”,副词,暂且;连词,并且。D项“安”,代词,怎么;代词,哪里。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明发达,经济活动也曾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B.指挥控制台上,指挥决策者、工程技术专家正密切地关注着发射前的各种状态和异常声音。 C.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D.《城南旧事》的作者是林海音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而编写的自传体小说。 解析: A.“活动……跻身……前列”搭配不当;B.“状态”包括“声音”;D.句式杂糅,改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作者根据……”。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 □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 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 5.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的情怀。 6.诗的颈联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二)阅读李白的一首短诗《赠汪伦》,回答后面的问题。 赠汪伦①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②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 ①天宝十四年(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安徽泾县)游览桃花潭。游览期间,当地村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赠别。②踏歌,以脚步为节拍,边走边唱歌。 7.根据你的理解,“忽闻岸上踏歌声”的“忽”字说明了一种什么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诗人行前没有预料到汪伦等人会来给自己送行。(另一说认为送行的人并非出门即唱,而是在李白登船将行的时候忽然唱起了壮行歌。) 8.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感情?它在表现手法上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哪两句诗非常相似?用的是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