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曾给过最温暖的收留.doc
上海曾给过最温暖的收留
从1933年到1941年,大批从希特勒屠刀下逃生的欧洲犹太人远渡重洋来到上海,总人数几乎达到3万。除了其中有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有2.5万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仅后一个数字就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
一场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难民危机正在席卷欧洲大陆,愈演愈烈。
越来越多的难民蜂拥而至,难民意外死亡的悲剧频频传来,这些都让欧洲各国措手不及,坐立不安。
而就在七八十年前,同样有大批欧洲难民逃至了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当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对遭受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的犹太难民关上了大门,是中国人民和上海这个城市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对犹太难民敞开了大门,为救助他们做了一切可能做的事。
从1933年到1941年,大批从希特勒屠刀下逃生的欧洲犹太人远渡重洋来到上海,总人数几乎达到3万。除了其中有数千人经上海去了第三国外,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有2.5万名左右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他们的避居地,仅后一个数字就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的犹太难民的总和。
上海,无疑成了犹太难民的“诺亚方舟”。正如一句犹太谚语所说那样,“谁拯救了一个人的灵魂,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直到今天,“Hongkew Ghetto(虹口犹太人居住区)”这个名词,在犹太史书里,依然有着不一样的温暖意义。 这里的黎明并不静悄悄
“那一夜,漫长得盼不到黎明……”
时间回到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在德国纳粹的怂恿和操纵下,希特勒青年团、盖世太保和党卫军化装成平民走上街头。在德国全境内,他们挥舞棍棒,对犹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进行疯狂的打、砸、抢、烧。
许多犹太平民民房窗户,在这一夜被打破。破碎的玻璃在月光照射下,如水晶般发光。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犹太人原本平静的生活支离破碎。
11月9日这一夜,由此被称为“水晶之夜(Kristallnaht)”。离境变得刻不容缓。
事实上,希特勒上台后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反犹运动,从1933年4月颁布第一个反犹法令开始,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逐步加深。1938年开始,纳粹德国先后吞并、侵占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荷兰、比利时、希腊、法国等国,反犹运动也随之扩展。1938年-1941年间,纳粹开始对犹太人实行驱赶和隔离相结合的方针。波兰几百万犹太人全部被集中到特定隔离区内生活;华沙的50多万犹太人被赶入仅2.71平方公里的隔离区内。
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由于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和迫在眉睫的战争威胁,各国都在严格限制移民入境,欧洲的犹太难民越来越难以找到逃生之处。英国为了在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中联合阿拉伯国家对付德意法西斯向中东的进逼,于1939年5月发表了严格限制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的白皮书;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犹太社团的美国也对犹太难民的进入作出各种令人难以理解的限制,只有极少数有钱的犹太人才能获得去美国的签证。
最具有讽刺性的是,在1938年召开的讨论犹太难民问题的埃维昂会议上,所有参加国都对犹太人的处境表示同情,但没有一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接收多少犹太难民。
但这时,一个遥远的、不设防的东方城市――上海,向犹太难民们敞开了怀抱。
尤其是在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日本军队占领了上海部分地区及其周围地区,使上海的公共租界成了一个“孤岛”,只能通过海路与外部世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外国人进入上海不需要签证,而且不需要经济担保等其他文件,这对于许多被关过集中营,而又身无分文的欧洲犹太难民来说尤为重要。
只有获得某国发放的签证,犹太难民才能被允许离开纳粹占领区域。在几乎所有其他国家都拒绝向犹太难民发放签证的情况下,当时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向犹太人发送了数千张签证。这些签证被称作“救命签证”。
一个前犹太难民老人在回忆录里写道:当时家人从集中营里放出来,明天要到哪里去都不知道。听说只有一个地方还能去,就是上海。他们拿着地图找,上海在哪里都没概念,地图就是一个小黑点。大家商量要带什么走,父亲果断决定除了现金什么都不要带,延误一些时间说不定又将被抓进集中营,一家人当晚就出发逃离了奥地利,家里所有的现金就够买几张船票。
1939年,通过一家意大利公司的邮轮,许多犹太难民来到了上海。
那段艰难而温暖的岁月
在《艰苦岁月的难忘记忆――来华犹太难民回忆录》一书中,最年长的雅各布?罗森菲尔德(Jacob Rosenfeld)出生于1903年,1939年8月来到上海避难,1941年3月加入新四军,任新四军卫生部顾问,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又随军转战东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