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总结报告.doc.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1: 西华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项目总结报告 学校名称: 西华大学 项目名称: 无侧隙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研究 项目类型: √ 创新训练项目 □ 创业训练项目 □ 创业实践项目 负 责 人: 李雪平 指导教师: 柳在鑫 项目总结报告(包括基于空间齿轮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理论,在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传动副的相关动静坐标系及活动坐标系,推导该新型环面蜗杆齿面方程和蜗轮齿面接触线方程,得出该传动的啮合界限函数、根切界限函数、诱导法曲率、润滑角及自转角等啮合性能计算公式;分析滚柱偏距、滚柱半径及滚柱倾斜角等参数对传动副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滚柱偏距及滚柱半径较大时会明显降低传动副啮合性能,滚柱倾斜角对啮合性能的影响较大。 图1 蜗轮示意图 在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几何学的基础上,建立蜗杆齿面螺旋线方程、轴向齿廓方程、法向齿廓方程及径向齿廓方程等几何特性方程,推导轴向齿厚、法向齿厚及蜗杆螺旋升角等计算公式;分析滚柱半径、滚柱偏距及滚柱倾斜角等参数对蜗杆齿厚、根切曲线和螺旋升角等几何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新型传动的蜗杆喉部法向齿廓接近直线,蜗杆齿面不易发生根切现象,齿顶不易变尖,滚柱半径及滚柱偏距较小时蜗杆齿面具有良好的几何特性。 (a) 蜗杆左齿面 (b) 蜗杆右齿面 图2蜗杆齿面 提出该传动副齿间载荷分配和接触线上载荷分布的解析算法,建立传动副的承载计算模型,确立齿对载荷分配系数计算公式,分析在传动过程中同时参与啮合的齿对在不同位置处的齿间载荷分配情况及某一齿对在不同位置处的载荷变化情况;基于布希涅斯克公式和有限差分法,建立该传动的接触线上载荷分布计算模型,分析滚柱偏距、滚柱半径及滚柱倾斜角等参数对该传动齿间载荷分配与接触线上载荷分布的影响;Workbench分析软件建立传动副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传动过程中齿面的等效应力及变形情况。研究表明: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从啮入端到啮出端的齿间载荷分配呈抛物线变化规律,接触线上载荷分布从齿根到齿顶呈递减趋势,蜗轮轮齿的最大变形及最大等效应力均出现在蜗轮四对齿同时啮合的位置。 图 不同位置的齿间载荷分配 (a) 整体变形云图 (b) 蜗轮变形云图 图变形云图 (a) 整体等效应力云图 (b) 蜗轮等效应力云图 图等效应力云图 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和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特点研究基础上,建立传动副的稳态线接触热弹流润滑弹流模型;基于线接触热弹流润滑膜的最小油膜厚度公式,建立传动副啮合过程润滑状态的实时仿真系统;分析传动过程中等温条件下最小油膜厚度分布及热弹流润滑的最小油膜厚度分布规律,研究滚柱偏距、滚柱半径及滚柱倾斜角等参数对热弹流润滑的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倾斜后的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其中滚柱半径对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最大。提出一种新型自动消隙机构,建立该消隙机构的相关坐标系,分析其运动特点和受力情况;以滑块受到的弹簧力及滑块离心力与弹簧力的合力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消隙机构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消隙机构尺寸更为合理,在较小的弹簧力的作用下就能保证运动副实现无侧隙传动;以优化后的参数为依据,完成样机中自动消隙机构的研制。消隙机构减速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 (a)固定蜗轮部分 (b)活动蜗轮部分 图 消隙机构实物图 图 传动副样件图 样机 6)、设计制造并装配了首台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减速机样机,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减速在磁粉加载式机械传动性能试验台上,对样机在几种特定转速情况下的传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项目包括样机的输入扭矩、输入转速、输出扭矩、输出转速、噪音、传动效率、温度及运转时间等参数,验证了本所研究的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以及理论的正确性。 图 试验现场 . (EI收录) 2)、柳在鑫,王进戈,张均富,向中凡. 倾斜式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副承载能力研究[J]. 高技术通讯,2013, 23 (5): 491-496. (收录),柳在鑫.[P].中国, ZL. (页面不够,可自行添加) 支撑材料(材料复印件附后) 序号 材料名称 数量 备注 1 Tang hao, Liu Zaixin, Li Xuep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incline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