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内高等院校的内迁 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战时期国内高等院校的内迁 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搜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化教育的破坏情况,以及部分高校的内迁始末,感受在炮火连天中,广大师生“诲人不倦”、“学而不厌”的可贵精神。进一步对比今天优越的学习环境,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以民族盛衰为己任”的人生信念。 教学步骤: 步骤一:搜集《毕业歌》的录音带和西南联大校歌的歌词,并结合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加以理解。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抗战时期国内高校中莘莘学子的求学生活如何?历史悠久的各大名校能免于战火吗? 步骤二:通过各种方式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并编辑成文,通过板报、壁报等手段进行交流。 步骤三:认真阅读材料,深入思考,互相交流体会。 步骤四:全班召开主题班会“烽火连八年,学业抵万金。而今逢盛世,岂能惰学识!”内容设置:一、复印歌词发给全班同学,听歌曲磁带,烘托班会主题氛围。二、介绍抗战时期国内高校的被毁程度、内迁始末和学业再续的情况;三、对比今天不可同日而语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高中学生刻苦求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教学资源: 图书馆、网站、音乐和影像资料。 教学分析: 此案例内容与学生自身的学习、生活较为贴近,对比度强,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共鸣。以此达到不忘历史、刻苦学习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参考资料: 1.“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抗战中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空前浩劫(小论文之一) 同学们,“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铁蹄踏入中国,从此“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面对大好河山景色不再,中华的学子们发出了这样的呼喊:“我们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1936年平津学生救国联合会开展了“读书与救国”的大辩论,抨击“先读书后救国”、“学生只管读书,救国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言论。各大中学校,如清华、北大、北平师大自发通过歌咏活动、街头剧、自办刊物来宣传抗日救亡。许多大学教授都让被当局搜捕的学生来家里避难,朱自清教授一家就接待了六个女生。 也许日本侵略者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要打败中国这个历史上多次无私向他们传授知识和文明的仁厚民族,阻碍不在于当政的国民政府,而在于其深厚文化教育底蕴培养出来的中国的脊梁!于是破坏中国的文化教育,使其民族灵魂不再,成为日寇侵华的重要内容之一。 抗日战争前中国专科以上的高校有108所,其中北平14所,上海25所,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沿江地区。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日本的毒手就伸进了校园这片净土。当时的上海同济大学、上海法学院、国立中央大学商学院都遭到了日军的轰炸,被毁坏了教学楼、图书馆、办公室和宿舍。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飞机在一天中连续轰炸天津4个小时,目标是享誉海外的南开大学。对于未毁于轰炸的楼房,意犹未尽的侵略者竟开着军车进入校园去泼上汽油、纵火焚楼。致使南开大学的秀山堂、木斋图书馆、教师宿舍和芝琴楼女生宿舍均化为瓦砾,甚至附中的南楼和西楼、附小的教学楼也遭同样厄运。 北大在日军侵占北平后,损失了大量的图书、仪器。清华因轰炸而损失了许多极珍贵的善本中文书、西文书及期刊。中山大学在1937年至1938年因轰炸而毁坏大量校舍、图书(约20多万册)、仪器(包括标本、模型共600多箱),师生被炸死炸伤多人。 此后日机连续轰炸了中国的60余座城市,并且有意识的把大学等文化教育设施作为破坏的目标,遭此破坏的包括复旦、同济、南京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多所大学。据统计,在整个日军侵华过程中,108所高校中有90余所遭轰炸和焚烧。其中的25所被迫停办,而绝大多数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后被迫仓皇内迁。 2.辗转迁徙坎坷路——各大高校内迁西南、西北的经过(小论文二) 为了不让敌人的阴谋得逞,为了保留中华文化的宝藏,为了百年树人的大计不被蓄意破坏,国内华北、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区的高校开始陆续内迁。 1937年9月,清华、北大、南开这三所历史悠久并享誉国外的高校,拟定合并组成新校。最初决定迁往湖南长沙,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2月,由于长沙屡遭空袭,学校遂迁往抗战的重要后方基地——昆明。当时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赴滇师生从实际情况考虑分成两队,女学生、体弱生和教职工家属选择乘交通工具路线,从长沙到昆明乘火车走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走海路到越南,再走滇越线到昆明。其余师生250余人(包括著名学者闻一多、黄钰生等人)自愿组成“湘黔滇旅行团”,一路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步行前往昆明。目的是考察民情、采集民风、磨炼意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后者历时两个月,行程3000多里地,克服大量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达目的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曾这样鼓励学生:“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之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1938年4月2日三校联合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训是 上海同济大学在战前是一所多学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