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同性恋的定义.doc
「輔導原理與實務」補充講義
同性戀主題
同性戀的定義 1.1973年,美國心理協會、美國精神醫學會,將同性戀行為自疾病分類系統去除。2.同性戀的定義更正為:「同性戀是指一個人無論在性愛、心理、情感及社交上 的興趣,主要對象均為同性別的人,這樣的興趣並未從外顯行為中表露出來」。
3.同性戀強調的是性傾向及偏好,而不強調性的行為,有同性的性行為,未必是同性戀,而即使完全沒有過同性的性經驗的人,也不能說他就不是同性戀。
4.若一個人性幻想的對象為同性,能對其性反應有喚起作用的人為同性別者,即使沒有同性的性行為,我們也會稱此類為「潛伏性同性戀」。
同性戀認定的標準1.不可抑制的想要和同性有親密行為的幻想。 2.情感和性慾的對象只限於同性。
3.是一種持續性的反應,不是因情境限制而產生的同性行為。
4.對異性性反應有排斥或噁心的反應
同性戀認定的原則
1.聽案主自陳「同性戀」時,應先澄清此青少年是處於同性密友期或是真正同性戀,以免因協助者的態度造成青少年認同自己即是同性戀者。
2.判定真性同性戀需待發展成熟以後(在中國以二十五歲為宜)
3.不應急著決定案主是或不是同性戀,而應和青少年一起分辨各種不同的感覺、情緒、性反應、性幻想等。
青少年同性戀的困境1.社會禁忌下的不敢求助 2.資訊的缺乏與偏誤
3.親密友誼的趨避衝突 4.對愛滋病的恐懼5.社會的負向刻板印象,影響自我認同及自尊的發展。 6.擔憂對對生涯的影響
青少年同性戀輔導策略
1.尊重接納的態度 2.審慎的診斷態度
3.關心案主的情緒感受 4.依案主之意願,擬定輔導目標
5.視案主的問題為整體性的問題,而非只是同性戀的問題
對學校的建議
1.將正確的同性戀議題列入性教育課程中。
2.圖書館增列同性戀相關書籍,以提供正確的資訊。
3.不對同性戀作道德、價值上的評斷,而將之視為兩性交往議題。
4.針對學校輔導老師及導師做一系列的相關在職訓練。
中輟生議題
中輟生的定義
依據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辦法
中輟生是指國民教育階段之國中、國小學生,未經請假,三天未到校上課之學生,包括轉學三天內未轉入新學校,及開學三天內未註冊之國民中小學學生。
中輟原因:個人方面1.自尊心低落,自暴自棄。 2.學習能力低、意願低落。
3.健康情形欠佳。 4.生活作息不正常。 5.自願打工賺錢
中輟原因:家庭方面
1.父母或監護人管教失當。 2.家庭關係不正常(失和、漠視、重大變故)
3.家庭經濟狀況不佳。 4.全家下落不明(躲債、逃亡)
5.父母或監護人職業或不良生活習性影響。
中輟原因:學校方面
1.課程缺乏彈性 2.制度不當 3.師生關係惡劣
4.受不良同學影響利誘 5.與同學關係不佳 6.受欺壓以致不敢上學
中輟原因:社會方面
1.受大眾傳播誤導,價值觀混淆,導致逃學或中輟。(如金錢至上、教育無用)
2.流連或沈迷網咖。 3.受校外不良同儕引誘,排斥家庭和學校。
4.受已輟學同學的影響。
我國中輟生的輔導政策
1.教育部自83年起建立「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系統」,並與內政部合作,請警政署協尋中輟生。與法務部合作,加強法治教育、中輟學生的觀護與輔導。
2.中輟生輔導結合教育部、內政部、法務部、衛生署、原住民族委員會、民間資源。中輟生的輔導,大幅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中輟生的通報系統與步驟
1.學生連續曠課三日,導師應報請訓導處處理,生教組以掛號信通知家長。
2.上網通報,並函報當地強迫入學委員會、少年隊、教育局學管課。
3.通報完成後,生教組將通報單分送註冊組與輔導室。
4.輔導室進行輔導、診斷及轉介處置。
5.中輟生返校後,需上網通報,並規劃輔導方案。
中輟生整體輔導策略
1.落實導師責任制 2.強化認輔制度
3.增進教師的輔導知能 4.因材施教,落實補救教學。
5.加強親職教育。 6.策動社會志工協助輔導。
憂鬱症與躁鬱症議題
何謂憂鬱症
1.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發生率約3%。
2.憂鬱症也被稱為「心的感冒」,是目前精神科求診率最高的疾病。
3.憂鬱症具有慢性化與反覆發作的特性。
4.憂鬱症的原因包括遺傳基因、精神壓力、心理社會因素等。
憂鬱症的判斷依據
董氏基金會指出,如果鬱悶低落情緒持續兩週以上,對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嗜好、交友失去興趣,並出現下列徵兆四項以上,就應尋找專業醫師診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