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上认识因素的实用主义法理学分析.pdfVIP

刑法上认识因素的实用主义法理学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刑法上认识因素的实用主义法理学分析.pdf

200 6 年第 1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 1 2 006 (总第 52 期 ) Jou rn al of H eilongj iang A dm inistrative Cadre In stitu te of Po litic sAnd L a ( Sum No. 52 ) 刑 法 上 认 识 因 素 的 实 用 主 义 法 理 学 分 析 汪华亮 (北京大学 法学院 , 北京 100871)    [摘  要 ] “天价葡萄案 ”引起 了人们广泛的讨论 ,但 是法律人应 当理性地思考一个 重要问题 :法律是否应当 考虑行为人的心智 。根据实用主义法理学 , 可行性 、成本和效果是分析这一问题的三个 角度 ,即 : 由于法律 上难 以 确定一个客观的意志标准 , 由于法律考虑行为人意志的成本过高 ,并且 由于法律考虑行为人的意志并没有什么好 处 ,所以 ,法律应当放弃对于行为人意志的考虑 ,而是采用一个更为客观 、更为 实用 的理性人标准 。    [关键词 ]心智;理性人 ;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 ]D F6 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8 - 7966 (2 006) 0 1 - 0040 - 0 3 律是否应 当考虑行为人对行为客体的认识性因素 。我们将   一 、问题的提出 这个 问题 分为三个层次 : ( 1)立 法上 , 行为人对客体价值的 200 3 年 8月 7 日凌晨 ,四名偷吃葡萄的 民工被 北京市 认识 需要达到什么程度 , 是精确的 ,还是大致的 , 如果是大 海淀区民警发现 ,不巧的是 ,他们所偷的葡萄是北京农林科 致的 ,有没有一个幅度范围 。 ( 2) 司法上 ,我们如何知道行 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 萄研究 园培育 的科研 新品种 , 经北 为人对客体价值的认识以及认识 的程度 ,有没有一个判断 ( ) 京市物价局评估 ,价值 11 220 元 。四名 民工因此被追究刑 的方法 。 3 为什么要求 行为人对 客体的价值有所认 识 , 事责任 。这就是著名的 “天价葡萄案 ”。 主张这种认识性因素的最 终依据 是什么 , 以下逐一进 行分 该案被媒体公开报道 以后 , 立即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 析 。 人们不约而同地讨论同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问题 ———他们   二 、立法上无法确定合理认识程度标准 是不是冤枉的 ? 四位民工在偷葡萄的时候是否知道葡萄的 真实价值 ?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 , 这个 问题的意义在于 ,如果   这种极端观点是 , 行为人对 盗窃的客体的数额 必须有 四位民工知道葡萄的价值还去偷吃 ,那 就是 “活该 ”;否则 , 精确 的认 识 。 (按照这种观 点 , 只有那 些先数数别人腰 包 他们就是 “冤枉 ”的 。对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来说 , 这个问 里有多少钱再 决定盗窃的人才可能构成犯罪 ,而这样的人 , 题的意义在于 ,如果四位民工事 先知道这些葡萄价值很高 , 不是天性极其 幽默就是精神病 患者 。) 我们将 要批评的是 那么他们的犯罪故意就十分明显 ,构成盗窃罪的要件就非 一种更为折中 、更为缓和的观点 ,即行为人必须对客体的价 常完整 ;否则 ,案件的定性就有商量的余地 。 值有 大致 的认识才能构成犯罪 。 现在 , 问题的焦点被暂时转移到刑法犯罪构成 的主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