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转叶轮机技术基本分析.pdf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热机气动热力学
2006年学术会议 编号:062078
枣对转叶轮机技术基本分析
季路成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0
电话:010
E-mail:jit@mail.etp.ag.cn
1 引言。
压气机和涡轮两类叶轮机对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性能影响举足轻重。迄今,以采用
先进叶轮机构型(如大小叶片)、先进设计思想(如掠、弯)和先进设计手段(三维定
常和非定常CFD)为特征,先进叶轮机设计理论和方法正使叶轮机负荷趋向极限,结合
材料和工艺等技术进步,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已达lO。并继续向15—25目标发展。对转叶
轮机(对转风扇、压气机,对转涡轮)是支撑实现该目标的一项重要创新技术,它从两
方面直接提升航空器性能:一是通过去除其间静止叶排而减轻航空发动机尺寸、重量,
提高效率、提高推重比;二是通过双(三)轴对转,部分或全部消除航空燃气涡轮发动
机陀螺力矩,进而提高航空器飞行性能。另外,用于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对转升力
风扇也属对转叶轮机。冈而,出丁.提高航空动力和飞行器性能,进行对转叶轮机技术的
基本分析十分必要。
本文首先同顾了对转叶轮机发展状况,之后抛开对转叶轮机类型(是风扇/压气机?
升力风扇?还是涡轮?)、负荷等外在差别,仅仅围绕“对转”所带来的技术挑战进行
分析,从而阐释对转叶轮机技术所面临的真正问题,并就相应解决措施提出建议。
2发展状况
1940年代早期的对转螺桨…算是最早报道的对转叶轮机,它能改善滑流而更有效
地将功转化为推力。采用对转方式提高压气机压升和流通能力则最早见于50年代。1952
年,Young堙1针对转速相同对转压气机级的研究指明,对转级可使压比更高、通流能力更
气轮机用五级压气机,其中对转由轴和机匣反向旋转形成,结果表明该压气机失速和喘
振性能差,由此蒙蔽了其进一步发展。但对转概念却在有函道和无函道风扇中获得较大
成功,例如,Newton…证实在一函道比为12-14的函道风扇(DuctedFan)中采用对转能
降低耗油率25%;GE公司发展函道比为40的无函道对转风扇(Un—DuctedFan)将耗油率
降低达30%15’。在对转风扇/乐气机方面,印度德里人学Sharma等人的长期研究工作哺’
也有特色,例如,早在1985年,他们就研究了对转风扇的旋转欠速行为,发现其严重
依赖于两转子的转速比,除此,他们还研究了轮毂比、进口畸变、轴向间距对对转风扇
影响,获得了有益结果.而作为一种对转叶轮机,升力风扇(LiftedFan)已经促成美国
‘基金项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季路成.1970.男.Lb尔蓬蕻入.副研.博|=.从事计饽流体,能源,动力和推进装置气动设计及桐夫流动理沦研究
485.
F22和F35舰载型战机的巨人成功。
为减少叶排数,涡轮部件更多尝试着对转。二战后,许多超前技术概念在NACA得
以尝试,对转涡轮技术也在其中。Wintucky&Stewart…最早进行了对转涡轮研究工作,
这也是当时公开文献中关于对转涡轮的仅有资料。80年代,Louis:。1理论分析并试验对
比了两种对转涡轮,指出同等负荷系数情况下对转涡轮效率高于传统涡轮。到IHPTET
计划部分细节透露才使得对转涡轮技术再度获得重视。实际上,在增加涡轮负荷以提高
发动机推重比这一趋向上,已意识到单纯靠提高叶片排负荷无多少余地,而对转涡轮却
是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综观美国现役发动机、验证机、预研计划一IHPTETm’计划实施的
各阶段,可看出美国在涡轮方面的趋势是:常规一常规高负荷-*I+I对转一I+i/2对转
础的全台验证机等都表明I+I及I+I/2对转涡轮方案已在国外先进航空发动机上采用,
这充分说明对转是涡轮技术发展方向。 j
国内在对转压气机相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