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石门金矿分形结构特征的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石门金银矿分形结构特征研究 杨士道 孙冀凡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总院,300181) 众所周知,热液脉型金银矿的形态复杂,品位变化很大,分布极不均匀,不服从正态分布,不能用一般的频率分布曲线去描述矿石品位的分布特征,不能用常规的算术平均值去估计矿石的平均品位,研究表明:这类矿石品位的变化特征可以用分数维的维数表示,分数维对于表征矿体的空间变化和品位变化是一个有力的资料(沈步明和沈远超,1993)。目前利用分数的维数来表征有色金属品位的分布特征也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分数维最基本的定义是:利用粗视化的程度r和在此时被观测的个数N(r),通过下式定义: D=-lgN(r)/lgr 如果把r和N(r)标绘在双对数图上,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利用直线的斜率可以求出D值,利用不同标高的样品分析数据,进行有用元素品位分形结构特征研究。在此,r表示有用元素样品品位,N(r)表示样品品位大于r的样品数,D为分形的维数,若有用元素样品品位各点大致在一条线上分布,反映了该元素品位之间具有自相似性。 为了加强小石门金银矿的成矿预测研究,本次尝试利用有用元素品位的分形结构特征,对不同深度矿石的分析数据进行分形研究,探讨有用元素品位的分数维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指导矿区的找矿工作。 1、矿区地质特征 小石门银金矿床位于燕辽沉降带中段北缘,承德~平泉、平泉~桑园及季杖子至兴隆山等多组大断裂交切的菱形地块上,小寺沟铜钼矿床南1000米处。 1.1 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和第四系构成。 雾迷山组出露面积占全区85%以上,岩性为一套浅海相富硅、镁、钙质碳酸盐岩。镜下观察:部分岩石微裂隙发育,碎裂结构明显,强裂破碎呈现角砾状结构,反映岩石(层)曾受较强的构造应力作用,发育碎裂状、角砾状白云岩。岩层呈单斜式展布,产状较稳定,一般290°~320°∠15°~30°,局部受构造影响产状变陡。在东北部地层多呈巨大的顶垂体状、沿接触带外侧岩石热接触变质作用强,发育大理岩或大理岩化白云岩。 第四系由残坡积层、洪冲积层构成,沿沟谷、阴坡分布,覆盖面积较大。 1.2构造 矿区构造是以单斜构造为基础迭加不同方向的多组断裂构造为特征。单斜构造表现由南东向北西地层从老到新依次斜列展布。断裂构造是本区控岩、控矿的主体构造。 北西向断裂:该组断裂以矿区北部四道沟断层为代表,系东西向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构造。其自南沟脑至水泉延长数千米,产状225°∠70°~80°;活动时间较长,早期活动属压扭性,而晚期为张性。该断层和北部六沟~平泉东西向大断裂共同导控了小寺沟杂岩体的侵入和定位。 北北东向断层(F1、F2、F3):该断层属付杖子~水泉沟断裂的组成部分,其总长数公里,破碎带宽20~50米,产状105°~110°∠40°~70°。该断层形成亦较早,具多期活动特征。早期活动导控了闪长辉长岩脉的侵入及相关的金银矿化;中期活动导控了二长斑岩、闪长岩脉的侵入及与之相关的金、银矿化;晚期(成矿后)活动对矿化体进行破坏,致使矿化体零散、破碎,上下盘地层对应不协调,挤压破碎明显,发育断层泥、构造透镜体,构造面舒缓波状,其力学性质属右行压扭性。 层间滑脱断层:顺层滑脱断层极为发育,规模数百至千余米不等,延深较大,多发育在物性差异较大的两种岩性界面处,并被后期岩脉(ηπ、、δμ)充填。滑脱带宽窄不一,岩石具不同程度的碎裂及角砾岩化,局部伴有较强的矿化蚀变,并形成Au、Ag矿体。 南北向断层:本组断层亦较发育,多见于岩体边部,局部成群,可能属北西向断层派生的次级压扭性构造。其规模百余米至数百米,产状270°∠70°(±),早期活动对部分脉岩有明显制约,晚期对先期形成的构造、地质体有影响。 北东向断层(F5):属后期断层,其切穿岩体及脉岩、矿化带,地表延长数百米,破碎带幅度2—6米,产状300°∠30°—40°、受其影响Ⅰ号矿脉沿断层错移7—8米,其性质属张扭性。 1.3岩浆岩 矿区邻近小寺沟杂岩体外侧边缘。小寺沟杂岩体形成于燕山中晚期,主要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岩及花岗斑等构成,呈岩株状产出,资料反映其为同源异期的产物,自北西向南东侵入于雾迷山组地层中,形成半环状构造,因其侧伏方向为北西,因而矿区内脉岩极为发育。矿区内脉岩有闪长辉长岩(δν),二长斑岩(ηπ)及闪长玢岩(δμ)。 闪长辉长岩(δν):呈脉状产出,厚度数十至百余米,延长数千米,总体上受F1、F2控制,北北东展布,分枝复合延伸稳定,产状110—125°∠55—70°,是本区最早的岩浆岩,脉两侧伴有Cu、Fe、Au、Ag矿化。 二长斑岩:属本区主要侵入岩之一,大多呈边缘相分布于岩体内侧或呈脉岩产出。脉岩产状有两种,一是属F1、2控制,断续产于闪长辉长岩下盘,厚度小变化大。在其下盘是Au、Ag矿化主要地段。另一种属层间滑脱构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